1、选择题 下表是英国某时期的社会结构比例
A.新航路开辟的前后
B.工业革命初期
C.资产阶级革命期间
D.工业革命后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图表可以看出家庭数目的百分之四十的劳动者收入占到百分之十一,而土地贵族占到百分之一点二但是收入却占到百分之十四点三。从这可以看出,这是工业革命初期,工厂开始出现但是土地贵族收入还是占有相当比例。故选B。根据以上分析,ACD均错误。
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
点评:工业革命初期,虽然工厂的数量和规模还是比较小,家庭收入的相当比例已经来自工厂做工的收入。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型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产生且力量不断地增强,中间阶层壮大,而土地贵族的收入不断的下降。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一百年前,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可能
①脚穿塑料胶鞋出现在赛场上?②通过手机询问比赛时况
③乘坐轮船或汽车赶往比赛城市?④在比赛地可以买到来自全球各地的商品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新情景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题干所述可知一百年前即1908年,也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此结合已学知识综合分析可知当时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均可能享受到①③④,而②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选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早期西欧殖民活动的始作俑者是
A.荷兰
B.西班牙
C.葡萄牙
D.英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近代西方殖民扩展首先从非洲开始,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最早进行殖民活动的国家,葡萄牙又是最早进行黑奴贸易的国家。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贸易的国家,答案选C,A B D三项不符合题意要求。
考点:早期西欧殖民国家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英国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从1786年阿克莱特纱厂的第一个烟筒立起,15年后拥有蒸汽机的纺纱厂发展到50个;1790年人口发展到5万,到1801年猛增至9.5万,到1841年又增至35万。曼彻斯特的发展印证了
A.殖民扩张促进了其发展
B.世界市场最终确立的全过程
C.大企业制度的出现激发了城市活力
D.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曼彻斯特是英国著名的纺织工业城市。18世纪后半期,曼彻斯特的纺纱厂使用蒸汽机作为动力,说明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使城市人口迅速壮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点评: 关于工业革命,2010年江苏高考历史题考查了一道类似的题目: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蒸汽机发明以后,解决了工业生产的动力问题,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故正确答案为B。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有人说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其中“转变”的含义是
A.东方从属于西方格局的形成
B.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D.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A并不能体现题干中要求的“世界历史”即整体世界,B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就开始成为一个整体了,故B项不正确;C项,工业革命欧美把亚非拉变为自己的原料产地把他们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符合题干的要求;D项,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与整体世界也没有关系。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工业革命
点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实现了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出现,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蒸汽时代(2)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提高,城市化的进程加快 (3)社会关系的重大变革,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成为资产阶级的主体,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逐渐兴起。(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5)传统工业的进步:钢铁工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