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强化练习(2018年练习版)(四)
2018-10-13 06:38:47
【 大 中 小】
|
1、选择题 年号是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贞观之治。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 A.辛亥革命 B.商鞅变法 C.靖康之变 D.光武中兴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1)材料一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4分)作者对此看法如何?(4分) 材料二 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元史·地理志》 (2)联系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归纳行省的主要特点。(4分) 材料三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之。 ——(清)康熙帝 (3)据材料三概括清朝政治体制的特点并指出其弊端。(4分)
参考答案:(1)措施:所有州郡直属中央(废除了节度使管辖驻地以外的权力);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在州郡长官之下设置通判,有权向朝廷直接奏报;规定地方财赋除自留一小部分外,其余由中央掌握(设转运使)。(4 分) 作者看法:这些措施打击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2分)但对地方实力剥夺太过,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外族进攻时的失败。(2 分) (2)特点:行省是元朝地方常设行政机构;权力受中央节制;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行省聚集境内财富供中央需要。(4分) (3)特点:皇权至上。(2分) 弊端:易产生政治腐败,阻碍社会进步。(2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然后再根据所学,主要有设置转运使、强化禁军等。根据“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即可概括出作者的看法。 (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中可以概括出行省的主要特点。 (3)本题主要考查了君主专制的特点和消极影响。根据材料“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若将要务分于他人,则断不可行”可知封建君主专制的特点皇权至上。根据所学知识,弊端指易产生政治腐败,阻碍社会进步。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26分)户籍管理或人口迁移政策是不同时期时代特征的反映,户籍是国家统计人口的重要渠道,迁徙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公平与正义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户分军、民、匠三等。……里中钱粮、差役、公务,俱有专人督责。”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外出,出门须持有官府发给的路引(通行证)。 ——中、国全史 材料二 1662年英国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凡擅自变更住所之人,都应被迁回其法定住所所在地的教区。1795年和1 846年的贫民迁移法实际上已经取消了对劳动力迁徒的限制。 ——丰华琴:《英国工业化时期的济贫政策与人口迁移运动》 材料三 1958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 近年来,全国各地逐渐全面放宽大中小城市户籍政策,鼓励人口转移到大中小城市。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8分) (2)材料二中英国人口管理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为什么要取消对劳动力迁徙的限制。(8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分别指出我国50年代“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和近年来放宽农村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10分)
参考答案:(1)特点:按照职业分为不同类型;是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兵役的依据;有专人管理;禁止随意迁徙。(每点2分,任意两点得满分4分) 原因:小农经济的内在需要;维护社会治安遏制地方割据的需要(或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重农抑商政策的需要;保障农业劳动力的需要;征收赋税、徭役、兵役的需要(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兵役的主要承担者)。(每点2分,任意两点得满分4分) (2)变化:从严禁流动到允许自由迁徙。(4分) 原因: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公民自由迁徙的权利得到保证;工业革命(经济发展)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限制人口流动不利于经济发展;启蒙运动使天赋人权(自由、民主)思想广泛传播。(每点2分,任意两点得满分4分) (3)50年代:受苏联模式城乡二元体制影响;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需要;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农业集体化需要;保障城市粮食供应。(每点2分,任意两点得满分4分) 近年来: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城市化的推动;工业化的需要;改革城乡二元体制,保障农民权利。(每点2分,任意三点得满分6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明代户分军、民、匠三等”。材料说明古代户籍制度按照职业分为不同类型;“里中钱粮、差役、公务,俱有专人督责。”说明户籍是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兵役的依据;“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外出,出门须持有官府发给的路引(通行证)”。说明禁止随意迁徙。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形成原因要从维护封建统治、国家经济政策、小农经济特点等方面分析。 (2)“1662年英国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凡擅自变更住所之人,都应被迁回其法定住所所在地的教区”。材料说明严禁人口流动。“1795年和1 846年的贫民迁移法实际上已经取消了对劳动力迁徒的限制”。材料说明允许自由迁徙。概括材料可知英国人口管理政策变化,从严禁流动到允许自由迁徙。英国取消对劳动力迁徙的限制的原因要结合英国近代以来民主政治、工业革命、思想解放等方面分析。 (3)我国50年代“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和近年来放宽农村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要结合历史阶段特征,从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工业化、城市化浪潮、保护农民权益等角度分析。20世纪50年代,我国受苏联模式城乡二元体制影响,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需要,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农业集体化需要和保障城市粮食供应,因此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近年来,受到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城市化的推动,工业化的需要,需要改革城乡二元体制,保障农民权利,因此放宽农村人口迁移。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户籍制度;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英国人口管理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列措施有利于限制地方分权势力的是:( ) ①秦朝实行郡县制 ②汉武帝推恩令 ③汉武帝设刺史 ④宋太祖派文臣管理州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知识。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汉武帝颂布“推恩令”,设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宋太祖派文官做地方官均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所以选择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哪项史实,足以说明法家思想是能产生正反两方面作用的一把“双刃剑”( )
A.分封制的确立和瓦解
B.秦朝实现统一和短命而亡
C.商鞅变法的成功和个人的悲惨结局
D.汉初的郡国并行制和七国之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秦朝之所以能实现统一“法家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秦朝“短命而亡”法家的严刑峻法、残暴统治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此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秦朝实现统一和短命而亡”既能体现法家思想的积极作用,同时又能体现法家思想的消极作用,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B,而不是其他的三个选项,例如,分封制的确立和瓦解和法家思想是没有密切关系的。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是“双刃剑”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