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所进行的探索是
[?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890年与201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GDP的比重分别为13%和5%,但前者国人皆感屈辱,今天世人皆曰中国崛起,可见崛起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影响大国崛起的因素可能不包括( )
A.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
B.科学技术创新能力
C.保卫自己主权和独立的军事能力
D.和所有的国家保持友好关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国家崛起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而是一个包括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实力在内的综合国力的概念。今天的中国与1890年相比,有保卫自己主权和独立的军事能力,有一定的科学技术创造能力。四个备选项前三者是大国内部实力的体现,故选D。
点评:自2003年以来,中国崛起的问题就一直是理论界乃至大众热衷讨论的话题。这既有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的结果,也有我国经济、政治、社会以及大众心理变化的深层原因。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济腾飞,我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跨入世界前列。在此背景下提出“大国崛起”的问题,既反映了我国近几十年所取得的成就,也概括了我们国家的目标。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六十余年来,国家与农民的关系时而紧张,时而和缓。这一期间双方有过两次如胶似漆的蜜月期。既值得留恋,也值得检讨。这“两次如胶似漆的蜜月期”是因为
①土地改革?②农业合作化运动?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国家与农民“如胶似漆的蜜月期”指的是国家对农业政策的调整维护了农民的利益,得到农民的衷心拥护。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也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应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
A.农村的生产关系已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79年1月1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将邓小平评为年度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邓小平成为新时代形象的主要原因是

A.领导粉碎了“四人帮”,结束文革
B.主张“一国两制”,解决统一问题
C.赞成“两个凡是”,纠正文革错误
D.回归实事求是,规划改革开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以及文字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中“1979年1月1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将邓小平评为年度风云人物,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说明与中国当时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有关系,故选择D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