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明治维新措施中,从社会近代化角度看,最根本的是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D.改革地税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明治维新内容的分析。明治维新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注意题目中“社会近代化角度”“最根本”等要求,经济基础 的改变,是日本社会发生变化的基础。故选A。BCD项错误,最根本的是从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这三项都是从思想和政治等角度分析的。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明治维新的基本特征。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和思想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变革。在政治上废除等级身份制度,废藩置县等;在后期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在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近代产业;在思想文化上文明开化。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日本进入 到资本主义社会。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世纪前期,从根本上动摇日本幕府封建统治基础的是( )
A.封建领主经济的衰落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C.阶级矛盾的尖锐和激化
D.西方列强的侵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根本”,根据经济决定政治,得知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 ]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
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
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维新变法法令中“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特别有利于哪一阶级参政
A.地主阶级
B.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封建官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百日新政期间,光绪帝多次颁诏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并惩办阻挠上书的官吏,这激起了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支持,故答案选择C项。
点评:关于维新变法的内容,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方面把握维新变法颁布新法、改革旧制。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世纪,李鸿章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地位相当,时代相同,风云际会,砥柱中流。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历史发令枪猛然打响,在中日近代化大比拼的赛道上,怀揣富国强兵的同样梦想,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作为领军人物,带领各自的国家一路追赶。尽管日本起步比中国略迟,然而最终结局却大相径庭,一悲一喜:大清王朝愈加摇摇欲坠,日本帝国则一飞冲天。
世事流云,人生飞絮,同样是“经世之才”,一个身背骂名,抑郁而终;一个大功告成,奇勋盖世。出现这样悬殊的结果,令人深思。?
——《文化博览》2007年第五期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人生结果差异的原因?(9分)
(2)李鸿章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做法如何?你是如何看待李鸿章和伊藤博文不同人生结果差异的?(6分)
参考答案:
(1)原因:制度差异:中国处在封建专制体制下;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近代宪政国家。(3分)
文化差异:李鸿章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西学停留在非常浅薄的基础上;伊藤博文既接受中国儒家文化,也接受西学,文明开化程度高。(3分)
吸收西法的态度及举措不同:李鸿章坚持中体西用,只学技术不学制度;伊藤博文支持“欧化”,坚持文明开化,全面学习西方。(3分)
(2)做法:大办洋务,兴办军事、民用工业,扩建北洋海军,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4分)
看法:不管李鸿章的失败还是伊藤博文的成功,都是时代造成的结果。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则推动历史发展;反之亦反。(2分)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也可以等同于考查二者一成一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原因:制度差异:中国处在封建专制体制下;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近代宪政国家。文化差异:李鸿章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西学停留在非常浅薄的基础上;伊藤博文既接受中国儒家文化,也接受西学,文明开化程度高。吸收西法的态度及举措不同:李鸿章坚持中体西用,只学技术不学制度;伊藤博文支持“欧化”,坚持文明开化,全面学习西方。
(2)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可以得出李鸿章的做法即为大办洋务,兴办军事、民用工业,扩建北洋海军,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等;对于认识应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所处的时代进行客观的比较认识,不能用今天的观点苛求古人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