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据《史记》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这是商鞅哪两项变法措施执行的结果
①废井田,开阡陌 ②奖励军功,按功受爵 ③实行连坐之法 ④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分析能力。对各项措施执行的效果的理解,由于②故“勇于公战”;由于③故“怯于私斗”。故选C。①项说的是土地制度发生的变化;④项说的是经济措施。①④材料均未体现。
点评: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这自然调动了军队战斗的积极性,使秦国逐渐成为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实行连坐制度,使民怯于私斗,民畏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这一切使得秦国强盛起来,最终统一全国。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据一方。许多逃避战乱的农民投奔他们.成为坞堡中的一员。坞堡主又称为宗主,与堡户结成牢固的依附关系。北魏统一北方后,无力消灭遍及大河南北的坞堡,被迫承认坞堡组织的合法性。北魏政府任命这些坞堡主为地方行政官员,由他们代管征收赋税和徭役。这就是宗主督护制。宗主督护制作为地方基层政权,有许
多的弊端,宗主往往隐冒户籍,“五十、三十家为一户”,借此逃避赋役。
——张文喜、刘焕曾《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可知,北魏的基层政权实行何种制度?
(2)该制度的推行有何危害?
(3)它的推行与孝文帝改革有何关系?
参考答案:(1)宗主督护制。
(2)剥削农民,隐冒户籍,逃避赋税.造成国家税收的减少,也造成地方割据势力。
(3)它的推行激化了矛盾.改革迫在眉睫.导致孝文帝进行改革。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题抓住“宗主督护制”即可作答。第(2)、(3)题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方面要把材料与问题联系起来考查,另一方面要在问题中抓住关键词语。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一次探究课上,四名学生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谁的表述最准确?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具备统一的实力
B.秦王嬴政广罗人才,统一战略得当
C.战国末期诸侯国减少,局部实现统一
D.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各地联系加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商鞅变法时秦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发展,各地之间的联系也不断加强,是秦的统一的根本因素。故应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均田制的实行 ②俸禄制的实行 ③迁都洛阳④孝文帝亲政⑤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①②
C.⑤①③④②
D.⑤②①④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排列先后排序的能力。关键要明确具体史实的时间及先后顺序。孝文帝改革在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故排除A、B。490年孝文帝亲政,此前在冯太后的主持下,①②已实行。③是在孝文帝亲政后发生的。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图再现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大举措。这实质上是

A.“塞私门之请”
B.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C.承认土地私有
D.实行“田里不鬻”原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图片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开阡陌,废井田的主张,实质上是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故选C。A项是说的商鞅变法的公正。B项说的是政治方面,实行县制;D项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原则,不许买卖土地。
点评: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是我国进入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商鞅变法在推动秦国的富强、最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涉及到商鞅变法的措施、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