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实际上是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的过程
C.农耕化过程
D.封建化过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所谓“汉化”,是指少数民族逐渐在社会生活及意识形态等方面趋同于汉文化传统,并最终融合于汉民族的过程。少数民族的汉化通常是民族融合的表现形式,体现在生产方式上就是“农业化”,体现在社会形态上就是“封建化”,题干限定条件“从社会发展角度讲”,这一时期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状况是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而汉族的社会发展状况是封建社会,故D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反映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一组图片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史记·商 91EXAm.org君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4分)
(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6分)
(3)材料三评价商鞅的标准是什么?你是否同意,为什么?(5分)
参考答案:
(1)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2)废除井田制,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3)司马迁把个人的品行和好恶作为评价标准。不同意。因为我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仅要看其个人人品,更重要的是依据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即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本题解析:第(1)问要紧扣材料一,反映的是奖励耕织和统一度量衡。第(2)问要概括材料二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第(3)问要求依据材料说明司马迁评价商鞅变法的标准“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可见,司马迁把商鞅的个人品行作为评价标准。
点评:图片型材料的解读方法:注意围绕图片而展开的描述性的语言;注意观察图片内容,特别是带有文字的图片;注意图片内容与所学知识的联系;注意图片内容所反映的史实。图片型材料一般有历史地图、漫画、文物照片、真实场景等几种类型,其解题关键是“里里外外,看清注解”;注意历史特征明显的细节,如什物、着装等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
? 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 材料三 (康有为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光绪皇帝召见康有为
? 材料四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①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康有为是怎样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出发点: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维护奴隶制统治;振兴雅典城邦。
②商鞅:阐述法家理论,列举历朝兴亡史实。康有为:以西方、日本变法取得成功为例证。
③作用: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商鞅变法推动了封建制的确立。
④原因:梭伦:中庸,缓和矛盾,取得广泛的支持;康有为:过于激进,激化矛盾。启示:注意改革的策略(渐进性、不急于求成等,意思相近者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最能体现商鞅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A.“燔诗书而明法令”
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C.“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
D.“为田开阡陌封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改革都获得了成功
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C.改革进展都很顺利
D.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