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主要是指
[? ]
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
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D.它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10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中外记者时说:“我讲一个故事你可以告诉台湾同胞。在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温总理想以此画说明
①国家处于分裂状态②《富春山居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③期望祖国早日实现统一④保护好传统艺术品是我们的责任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奠定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基础的是
[? ]
A.新中国成立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D.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依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与大陆的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在150——300亿美元之间。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 香港中评社2009年1月17日发表文章指出:可以预料,奥巴马执政之初,将主要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涵是,以保持台湾局势的相对和平为直接目标,以反对两岸“单方面改变台湾现状”为措施,实现维护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
材料三 2009年11月9日是柏林墙倒塌20周年。总长169.5公里的柏林墙,建于1961年8月13日,15道防线隔离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二战以来德国分裂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89年是二战以来世界局势最动荡的一年,形势的迅速发展令人目不暇接。但直到1989年1月19日,东德领导人昂纳克仍坚持“柏林墙还能存在50年,甚至100年”。谁也不知道,丧钟即将为柏林墙敲响。同年11月9日,柏林墙在东、西德人民的欢呼声中倒塌。11个月后,德国实现了统一,德国历史上痛苦的一章宣告结束。
——新华网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的那一历史性瞬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现阶段的对台政策及其主要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说明柏林墙建立及其倒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促进国家统一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两岸关系有血浓于水的亲情;两岸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发展优势可以互补;台湾与美国经济联系的逐渐减弱。(答出三点即可)
(2)政策:维持现状(或不独不统);依据:从美国的国家利益出发。
(3)建立的原因;“冷战”和德国分裂。倒塌的原因:世界局势的动荡(或东欧剧变),人民渴望统一(或民心所向)。
(4)经济联系加强;民族认同感;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建国初期,我国形成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文革”中没有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
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