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强化练习(2018年最新版)(四)
2018-10-14 03:50:40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986年,宋太宗派兵伐辽,“独与枢密院计议,一日至六召,中书不预闻”。该材料能够说明的是,当时 A.枢密院掌管军政 B.宰相基本不参与政事 C.枢密院拥有统兵权 D.北宋为征辽始设枢密院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可知,宋代的时候,为加强中央集权,设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以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故宋太祖派兵伐辽,只与枢密院商议,而中书不预闻。枢密院享有调兵权,但无统兵权。分析选项,A符合题意;B、C表述错误;D与史实不符。故应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的政治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日鲁。封召公爽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并分析西周推行该制度的目的。(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地位的人员身份并概括受封诸侯对周王应尽的义务。(4分) (3)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信息。(2 分)
参考答案:(1)制度:分封制;(2分) 目的:拱卫周王室。(2分) (2)人员身份: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2分) 义务:服从周王命令,向周王贡献财物,派兵随同周王作战等。(2分) (3)东周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2分)
本题解析: (1)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概括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日鲁。封召公爽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的信息可知是分封制;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分封制知识从“拱卫周王室”的角度阐述答案。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日鲁。封召公爽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的信息分类进行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所职也。无非事者”的信息概括回答。 (3)依据材料三中“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的信息可以推断出西周后期,周王室地位衰微,诸侯并起,诸侯国的权利越来越大,开始威胁周天子的统治地位,从经济的角度可知是井田制的破坏。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分封制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康有为开办万木草堂、创办《中外纪闻》的城市分别是 A.广州、上海 B.上海、北京 C.广州、北京 D.香港、北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康有为开办万木草堂是在广州,创办《中外纪闻》是在北京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异,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 (1)材料一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6分)作者对此看法如何?(4分) (2)材料二中明朝为防丞相“擅专威福”采取了什么措施?(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4分)
参考答案: (1)措施: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看法:有一定道理。北宋初年过分集权,确实使地方财政困难,给北宋积贫积弱埋下了祸根,朱熹的认识基本上符合实际。 (2)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并且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 (3)趋势:中央权力越来越加强,地方权力越来越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被废除。
本题解析:(1)措施: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土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看法:材料主要强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财政困难和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时的失败。 (2)措施:材料二出处注明是明太祖的话,说明明太祖对相权过大心怀不安,所以就废除了丞相制度,裁撤了中书省,丞相与中书省所管事务完全由皇帝一人管理,所以六部等于也直属于皇帝管辖,而且明太祖还规定以后子孙不得再立丞相。 (3)演变趋势:由材料一所提供的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而过分削弱地方的权力和材料二提供的皇帝为加强自己的权力而最终废除了丞相制度可以得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在中央和地方关系问题上,不断加强中央的权力,而不断削弱地方的权力;在君权与相权关系问题上,不断加强君权而削弱相权,直至废除丞相制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丞相制度的废除。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自秦朝历汉唐至明清两千多年间,中国古代国家的主要特征是: ①皇帝“家天下”制度 ②中央集权制度 ③“多民族”与“大一统” ④分裂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