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53年4月,政务院发出进行全国首次人口调查登记的指示,下图为1953年江苏人口密度图。当时进行全国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为

A.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
B.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
C.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
D.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供准确依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53年4月,政务院发出进行全国首次人口调查登记的指示” A.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说法错误,此时国民经济已经恢复; B.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符合题意;C.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和D.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供准确依据,这与人口统计无太大关系;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三项标准推敲四个备选项一辨: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是否正确)二辨:是否与题干内容相关;(是否有关系)三辨:是否与题干要求有密切的联系。(关系是否密切) 在辨析中排除;过了一辨看二辨,过了二辨用三辨。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哪些
积极的探索?同时又出现过哪些失误?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积极探索:①1956年,召开了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明确了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②1960年
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的方针。③1971年和1975年,周恩来、邓小平分别着手对经济进行调整和整顿,
使国民经济得以复苏和回升。
失误:①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
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同时,中央政治局又
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②1966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
经验教训:①发展经济,制定经济政策,一定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②发展经济一定要
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要符合国情。
本题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归纳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要求对教材的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后,我们的探索是一个艰难的
过程,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也犯了一些错误,因此,只有全面理解才能准确掌握这一重
点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55年在一次国际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成就。关键信息:1955年、“但是他改变发会议的航向。”由时间信息,结合周恩来的在会议的成果,可知是1955年万隆会议,此会议中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故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是在1955年之前就已提前,排除;B项的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是80年代,排除;D项不是主要原因,万隆会议没有涉及。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袁世凯复辟帝制和张勋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 ( )
A.封建军阀垮台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资产阶级共和制度适合中国
D.帝国主义在华寻找代理人的政策破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辛亥革命以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两次复辟帝制的失败同样说明了这一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03年,针对法、德极力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不屑地说:“那是老欧洲。”可最近拉姆斯菲尔德在访问欧洲期间却不无自嘲地说:“那话是老拉姆斯菲尔德说的。”这充分映证了? (? )
A.美国想改变自己的霸权政策
B.欧洲重建与美国的伙伴关系
C.美国在经济上将受制于欧盟
D.世界格局已出现多极化趋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嘲笑“老欧洲”到嘲笑自己,反映了“老欧洲”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说明当今世界也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的。这其实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