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GDP由1993年的3.46万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21.09万亿元,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B.抓住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机遇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外国企业对华投资的迅速扩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注意时间:1993年-2006年。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简要回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大会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此为问答题,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点评: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后几次重要的会议要把握:二 大确立了民主革命纲领;三大通过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八大做出了我国主要矛盾的论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方针;十二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认识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十五大依法治国思想;十六大三个代表作为我党指导思想;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党指导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13年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换届后,有网友从网上找到了与他们有关发表于上世纪90年代的著作及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应是? ( )?
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
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
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材料信息的能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图片反映该书的后记为“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体现了该书的主题——改革,再结合一、五、七目录,分别为经济改革、国企改革、农村改革,由此可判断出本书探讨的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所以D项正确;A、B、C项不合题意;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写道:“会议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这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的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就不能前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
(2)应该怎样看待真理标准讨论与十一届三中会之间的关系?
(3)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旗帜。它引来了国家大政方针的深刻变
化,试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1)“十年内乱”局面已经结束,但党和国家的工作指导思想仍存在严重的“左”倾和僵化意识,出现徘徊的局面(或党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和推行“左”的政策)。
②关系:1978年5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方针;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伟的大决策。实事求是原则重新成为指导党的一切工作的方针。
③史实说明:a.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起步,实行家庭联产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城市经济体~改革全面展开,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理体制改变为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实行对外开放,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的对外放新格局。c.宣布用和平统一的方式解决台湾题,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e.我国外交政策作了重要调整。
本题解析:此材料问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背景、历史作用的再认再现能力,以及分析真理标准讨论与十一届三中会之间的关系、解放思想、端正思想引来了国家大政方针的深刻变化的史实。在回答第二问时,要注意真理标准讨论与十一届三中会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产生的作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创造了条件,而十一届三中全会肯定了真理标准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决议体现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成果。第三问实际上要求学生回答由于思想解放、思想路线端正了,国家大政方针出现了哪些深刻的变化,对我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对外关系等方面进行思考,就不难举出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一国两制”。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做法符合
A.市场经济一定要取代计划经济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能并存
D.计划经济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生产关系如果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不能成功的。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