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考点特训(2018年必看版)(九)
2018-10-14 04:33:41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C.土地兼并严重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
2、综合题 (18分)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凤凰网2014年9月17日) 材料二 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三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1)据材料一简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海路”。结合史实说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主要原因。这一“海路”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对外政策。(8分) (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6分) (3)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4分)
3、选择题 1567年,明朝隆庆皇帝朱载
4、选择题 古代曾有人认为:“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据此可知,该人的观点是 A.实行法治,避免中央集权弱化 B.解决流民问题以增强国力 C.重新分配土地,缓和兼并现象 D.打击商贾以加强农业生产
|
5、选择题 我国是农业大国,长期以来,农业税是我国财政的重要来源。中国的农业税大致始于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