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莱克韦尔德在《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一文中,就提出了“中国贫油论”。多少年来,国际上“权威”们的论断认为:“世界已知油田,大都在海相地层中,而中国大部分是陆相结构地层,因此,不可能储藏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石油。”
材料二 1954年,李四光应邀到石油管理总局作了题为“从大陆构造看我国石油勘探的远景”的报告,明确提出:“可以这样考虑:从东北平原起,通过渤海湾,到华北平原,再往南到两湖地区,可以做工作,先从新华夏系的旁边摸起,同时在覆盖地区着手摸底,物探、钻探都已用上,看来是有意义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四光对我国石油探测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新中国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于
[?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改革开放时期
3、判断题 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森博士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这说明袁隆平
①发明了杂交水稻②成功利用杂交水稻优势培育出水稻新品种
③其杂交水稻技术在全球范围得到推广④是全球著名的科学家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判断题 阅读下框内文字材料,对此理解不准确的是

[? ]
A.发展高科技是新中国建立后巩固国防的需要
B.高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
C.“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成为科技强国
5、判断题 读下列材料:
材料1: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
材料2: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邓小平《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3:江泽民指出:“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请回答:
(1)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为什么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调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新特点?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21世纪,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