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C.完善法律机制
D.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比较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来解答此题。秦朝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刚刚建立,一些儒生攻击郡县制度,儒家思想不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所以秦始皇“焚书坑儒”。西汉武帝时,一度泛起的分封势力被铲除,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比较分析,便会得出正确答案。解答此题比较容易犯的错误是选择A项:压制知识分子。因为秦朝“焚书坑儒”和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都是针对知识分子的,所以很容易被理解为是压制知识分子。但是无论是加强思想专制还是文化专制,其根本着眼点都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故选B。
点评:一般来说,封建时期的一些制度都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而制订的。秦始皇信仰道教,故焚书坑儒,虽有些残暴。但是与独尊儒术一样,都是为了统一思想,实质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统治,压制不利于自己统治的思想文化。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希腊先哲特别重视伦理道德的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普罗泰格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更加注重伦理道德,他提出了“知识就是美德”的命题。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一些学术文章中,有的学者把中国近代史概说成是“近代百年”。这里所说“近代百年”具体指
A.1840 年一 1949 年
B.1842 年一 1956 年
C.1840 年~ 1940 年
D.l84 0年, 1956 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49年新中国建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因此选A。
点评: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基本历史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对历史概念能准确理解,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进行把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一战期间中国很多发展迅速的民族企业在一战结束后却迅速衰落了,这主要说明了(?)
A.民族工业投资总量较小,规模较小
B.战争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密切相关
C.民族工业应重点发展重工业
D.帝国主义是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的侵略,在这一环境中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战后,欧洲列强重新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工业发展缓慢下来。这说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是否顺利与帝国主义有决定性的关系。故选D。A项无法体现在一战期间发展较为迅速的原因;B项错误,并非战争与中国企业密切相关,而是国际环境相对宽松;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
点评:民族工业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战后发展却摔落下来。这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无法独立的顺利的发展民族工业。与此相关的民族工业发展的其他时期的几个发展阶段以及每个阶段出现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徐中约教授提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对该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特别强调了中国奋斗的历史
B.突出了中国人为国为民的主动性
C.把中国与世界作为两个概念对立起来
D.认为中国与世界是互相融合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从材料看,作者认为,近代中国历史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故A、B正确。从中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可知D正确。C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选C。
点评:近代中国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的历史,呈现两大线索:列强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侵华史包括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抗争史包括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