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图是20世纪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

A.重义轻利思想
B.维新图强思想
C.实业救国思想
D.中庸自保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实业救国的理解。根据图片结合20世纪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即可得知C项是正确的。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不仅在当时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而且还引发了福岛核电站的泄漏危机,长期的危害将不可预计。面对这场浩劫,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A.利用核能需要谨慎从事
B.核能的研究和使用弊多利少
C.人类需要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
D.这不会影响到人类在核研究方面的步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人类研究和使用核能的历史上,像福岛核电站这样的惨剧并非只有一例,但是总的说来,核能对人类是利多弊少,短时间内,人类在这方面的脚步不会停止,但要从这样的事件中去吸取教训,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因此选B.
点评: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影响是近年来高考历史的重点所在,三次工业革命所涉及到的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等基本史实是高考命题的基本落脚点,因此这部分的内容考查多在选择题中出现,侧重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其中包括对生产力的推动、引发社会关系和国际关系的变化等这部分内容多在非选择题出现.注重考查考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和比较能力。可以预见,随着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和整体史观和文明史观的引入,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近代化和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以及科技革命带给我们的启示很可能成为高考历史命题的趋向。 同学们需要重点理解以下几个问题: 1.科技革命不仅是一次次技术革命,也是一次社会变革。 2.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详见下一专题)。 3.科技革命的启示以及应对策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历史对比分析能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主要是为了繁荣科学研究和学术探讨,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主要争论的内容是政治主张,所以D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A B 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和题意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欧共体从1967年成立之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到1986年的12个成员国,2004年5月1日,欧盟发展到25个成员国。20世
纪60年代以来,欧洲迅速走向一体化的原因有
①地域上接近?
②民族文化传统接近?
③内部经济联系密切?
④联合自强,应对超级大国威胁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表现为(?)
A.有利于结束兼并战争,实现国家统一
B.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作为孔子思想体系核心的“仁”,其主要主张是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对于抑制统治阶级的暴政具有一定作用。因此选B.
点评:孔子主张”仁” “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