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世纪时的欧洲,很多人认为世界是一片广阔的陆地,尽头是万丈深渊。虽然……他们知道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神秘的国度中国,但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交通非常困难,很少有人到过中国,也很少有中国人去过欧洲。
材料二?1851年,英国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中陈列着7000多家英国厂商的商品和几千家外国厂商的商品,最令人瞩目的是庞大的汽锤、运行不息的机车等技术产品。
材料三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流感发生了,没有人知道这次流感的源头,也不知道它为什么会在1919年中期消失,但它消失时,这场破坏力极强的流感已经夺去了2000多万人的生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不是导致1918—1919年流感的直接原因,但是战时陆路和海上贸易可能导致了这场传染病的蔓延。……从北极的小村庄、印度和美国拥挤的城市到欧洲的战场。……
---(美)杰里本特里《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局面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具有什么重要的世界意义?(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历史条件。(5分)
(3)根据材料三图示发明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文明交流的发展趋向。(4分)这些趋向对20世纪后期世界经济发展有何重大影响?(2分)
(4)概括材料四中划线部分文字所反映的这次大流感的特点。(2分)并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2分)
影响: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开始了整体发展进程。(2分)
(2)政治方面:英国资产阶级统治较早确立,政治统治稳定;对外关系:长期的殖民扩张为其积累了巨额财富;经济方面: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实力强大;交通方面:交通发达,新式交通工具应用广泛;科技方面:科技水平领先,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较早,工业革命期间,科技发明最多。(5分)
(3)趋向:交流时间缩短;交流范围扩大;交流信息量更大;交流方式更便捷。(4分)?
影响:推动了经济的全球化。(2分)
(4)特点:传播范围广。(2分)
原因:高效率的交通运输(汽车、火车、轮船等);世界市场形成,世界各地联系密切;人口流动的频繁。(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 全球化趋势。?第(1)问,材料主要介绍东西方隔绝的现实,属于简单的识记题,联系史实可知,应为新航路的开辟。第(2)问,1851年,英国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抓住材料当中的时间1851年,联系当时英国的社会情况,英国资产阶级统治较早确立,政治统治稳定;长期的殖民扩张为其积累了巨额财富;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经济实力强大;交通发达,新式交通工具应用广泛;科技水平领先,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较早,工业革命期间,科技发明最多。第(3)问,趋向较难答全,须从六幅图片综合考虑,答到交流速度更快亦可。第(4)问,划线部分文字说明范围大,结合发生的时间以及“陆路和海上贸易”等可以找出交通便捷、联系紧密、世界市场形成等原因。
点评:要注意把握好世界市场形成的步骤。?
①从l6世纪到18世纪中期——世界市场的萌芽时期此间,起到决定作用的是新航路的开辟。随着西方殖民者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欧洲、亚洲、美洲、非洲逐渐联系在一起,地区间的联系加强。②从l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市场扩展时期。此间,具有决定作用的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开展及向其他国家的扩展,提高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资本主义各国为夺取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世界。l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工业化尚处,于早期阶段,世界还未被瓜分完毕,所以世界市场只是初步形成。③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时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争夺原料市场、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世界市场最终确立;资本输出成为国际经济往来的主要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仔细观察辨认图中的图片:

注:图中字为: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④大庆油田
全社杀一只,足够吃半年。
请回答:
(1)前三幅图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什么运动?根据图片所包含的信息概括这一运动的特点。
(2)图④中的油田建成于什么时间?这一事件与上述运动之间有无必然联系?为什么?
参考答案:
(1)“大跃进”运动 ,特点:以钢为纲,全面发展;盲目追求经济建设不切实际的高速度,大搞“高指标”、“浮夸风”;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4分)
(2)20世纪60年代初。无必然联系。因为大庆油田建设时,“大跃进”运动已基本停止,它的建成主要是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和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对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某学派的观点,孟子评价说:“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史记。太史公自序》认为:“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据此判断这一学派及观点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法家的法制思想
C.墨家的“兼爱”思想
D.道家的“齐物”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大意是:眼中没有父母、目无君上的人(不遵从儒学的人),犹如畜生豺狼。“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大意是:假使天下都照此法去做,那贵贱尊卑就没有区别了。据此孟子和司马迁共同批判墨家的“兼爱”思想,选C项。
点评: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古代中国的儒学:(10分)
材料一: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则进一步说: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雠。杀掉昏主暴君,孟子甚至认为不是弑君,而是“诛独夫”。
——汪丁丁《简论王元化先生自由主义思想的复杂性》
材料二:董仲舒……一生最大的努力,是将先秦的各种不同学派糅合成一个相当庞大的学术系统,所有的先秦学术在他手上成为一个综合体。
——许倬云《从历史看时代转移》
材料三:宋朝正巧是要对儒家经典重新作出诠释的时候。……研究儒家的力量才称得上真正成熟……
——许倬云《从历史看时代转移》
(1)材料一反映出孔子和孟子所强调的君臣关系具有怎样的特征?(1分)
(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学术系统”有何主要特征?(3分)
(3)为材料三中的“真正成熟”说明理由?(3分)
(4)依次陈述以上三个时期儒学变化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关系。(3分)
参考答案:(1)双向特征。(1分)
(2)将天道与人事相比附,系统提出“天人感应”之说。政治上倡导“君权神授”。伦理上强调“三纲五常”。(3分)
(3)程颐、朱熹等人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并将之通俗化普及化。(3分)
(4)孔孟的主张是针对春秋战国社会变革、动荡纷争的现状提出的治国救世主张之一,对君臣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董仲舒的主张顺应了汉逐渐强盛、要求以思想统一维护政治统一的需要;唐中期以来,传统经学体系及伦理纲常受到巨大冲击,程朱对儒学进行创新改造,使理学逐渐成为居于正统地位的官方哲学和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工具。(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第一题,孔子认为“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认为“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雠”所以君臣关系是相互的。
第二题,主要考查的是董仲舒把先秦的各种不同学派糅合成一个相当庞大的学术系统,这个系统在思想方面和政治方面的主要特征。
第三题,“宋朝正巧是要对儒家经典重新作出诠释的时候”表明宋朝将儒家经典又上升到另外一个高度,主要值得是“程朱”理学的形成。
第四题,孔孟思想形成时期正是中国春秋战国社会变革、动荡纷争的时期。而董仲舒思想形成事情正是汉逐渐强盛、要求以思想统一维护政治统一时期,程朱理学形成时期正是传统经学体系及伦理纲常受到巨大冲击,所以程朱对儒学进行创新改造,使理学逐渐成为居于正统地位的官方哲学和维护君主专制的思想工具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法国农业经营落后,小企业大量存在。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
①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土地政策造就了小农业 ②拿破仑统治时期,巩固了小土地所有制 ③传统高档时装、化妆品生产业,造就了小企业?④缺少资金投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组合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法国大革命以来到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基本史实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法国是高利贷帝国主义,大量的资金投在信贷领域,因此④与史实不符,可排除B、D,拿破仑曾颁布《民法典》小农土地所有制得到法律的保护,因而小农经济大量存在,法国农业经营落。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