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试题预测(2018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佃农)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即佃农)散而田荒,日后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说明宋代地主减免佃农地租并非是为了行善或施行仁义,而是因为佃农在无力生产和逃亡时地主的损失会更加严重,这表明地主对佃户人身控制的相对松弛。所以应选D;AB材料没有直接体现,C说法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如图所示的犁耕法主要流行于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简答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此外,在富者或大资本家在很大程度上享有安全,而贫者或小资本家不但不能享有安全,而且随时都可能被下级官吏借口执行法律而强加掠夺的国家,国内所经营的各种行业,都不能按照各种行业的性质和范围所能容纳的程度,投下足够多的资本。在各种行业中,压迫贫者必然使富者的垄断成为制度。富者垄断行业,就能获得极大的利润。
——摘编自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贡德·弗兰克在其著作《白银资本》中指出:直到1800年,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中心,中国在世界上具有异乎寻常的、巨大的和不断增长的生产能力、技术、生产效率、竞争力和出口能力,这是世界其他地区都望尘莫及的,以致中国能够把世界生产的白银(当时的世界货币)的一半吸引了去。
评材料中关于明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观点一:中国经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自然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中国明清时期闭关自守,对外贸易得不到发展;封建的法律制度束缚了经济发展;普通老百姓的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妨碍了资本的投入;官僚、贵族的行业垄断影响经济发展。(12分)
观点二: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明清时期中国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农业经济发达,农业产量和农产品的商品率提高;传统手工业技术先进,产品大量投入市场;城市发展,工商业市镇大量出现,商品经济繁荣。(12分)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观点评论型题型,首先概括材料中的观点,从材料一中“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的信息可概括出观点是中国经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从材料二中“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中心···”的信息可概括出观点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任意选择以上两个观点中的一个展开论证即可,如果选择材料一中的观点,可从材料一中“实行闭关锁国、行业垄断、封建法律制度”的角度来论证,再结合所学可从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来说明;如果选择材料二中的观点,可从材料二中中国是世界经济的中心,以及明清时期农业、商业、手工业的发展成就来论证。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明清经济的发展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从图1到图2的变化中,可以得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信息是( )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小农经济的产生
C.犁耕技术的成熟
D.单位亩产量提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图片材料信息的能力,图中反映的信息是由汉代的二牛抬杠法变为唐代的曲辕犁,这说明古代耕作方式的进步,故C项正确;AB是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从图中不能得出,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二牛抬杠法、曲辕犁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A.经济地位优越
B.政治地位低下
C.遭受全社会的鄙视
D.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商人获得较多社会财富,A项正确;在封建社会中,商人位于“士农工商”的最底层,B、D两项正确;而C项遭受全社会的鄙视过于绝对且范围太大,所以错误。故选C。
【考点定位】 必修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题《俄国农奴制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