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巩固(2018年最新版)(四)
2018-10-14 05:30:29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亚洲大趋势》中说:“华人社团是宗族和同乡组成的公司和企业网(俗称为“抱团精神”),各企业之间层层连接,规模不断扩大,直至覆盖全球,用个形象的比喻,它就像当今的互联式电脑网络。”下列各项与这种社团网络发展相关的是 ①西周的宗法制 ②明清时期的晋商与徽商 ③1980年设立首批经济特区 ④改革开放后异军突起的民营经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的能力,由材料的“华人社团是宗族和同乡组成的公司和企业网(俗称为“抱团精神”)...它就像当今的互联式电脑网络。”可知③1980年设立首批经济特区不符合“宗族和同乡组成的”这一条件,因此③不符合这种社团网络的特点,其他的均符合其特点。因此选择B。
本题难度:困难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下设副职御史丞、御史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史。御史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 贞观六年,中书舍人高季辅上言:“外官卑品,犹未得禄,饥寒切身,难保清白,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上许之。”贞观十八年,太宗本人对当朝重臣做了精当评价,其中,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愈违",岑文本“性质敦厚"……戴宵性贞正,死时“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 (高宗永徽三年)政府颁布《唐律疏议》规定:(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无禄者,各减一等。 ——摘编自王春瑜《中国反贪史》 材料三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 材料四 在汉代,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值得注意的是,御史大夫是宰相的副手,因此,监察权是相权的一部分。……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明代将御史台改为纠(都)察院,专门监察政府。 ——摘编自管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并指出其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和目的(12分) (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反腐败的举措。(6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廉政措施的特点。(3分) (3)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2分)并指出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制度: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县设监御史代表皇帝检查地方官吏(4) 背景:秦朝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后,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4) 特点: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2) 目的:澄清吏治,削弱地方势力;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2) (2)举措:高薪养廉;褒奖清廉官员;严刑峻法。(6) 宋初特点:运用经济手段减员增俸来促进官员廉洁自律(3) (3)变化趋势:由监察政府、皇帝到只监察政府;检察权独立行使(2) 本质问题:皇权不断强化(2)
本题解析:(1)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概括材料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的信息从中央和地方角度概括;特点依据材料一中“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的信息进行概括特点;第二小问背景结合秦朝统一以及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的角度概括作答,目的结合所学从削弱地方势力以及巩固统治罗的角度分析回答。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今仓廪浸实,宜量加优给,然后可责以不贪,严设科禁…”“宣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以及“(官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的信息去概括特点;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的信息来概括回答。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中“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明代将御史台改为纠(都)察院,专门监察政府”的信息来概括特征;第二小问反映的本质问题从皇权专制的角度思考作答。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监察机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古代监察机构;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监察系统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是以海洋为依托兴盛的文明是 A.古希腊文明 B.古印度文明 C.古埃及文明 D.古代中国文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题意是“海洋”对文明的影响,B、C、D三项都是大河文明的典型代表。
本题难度:困难
4、简答题 探究题(10分) 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请回答: (1)写出西周、秦朝和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名称。(6分) (2)请你从上述三种制度中任选一种,谈谈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
参考答案:(1)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度。(6分) (2)分封制的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分封制下,诸侯享有较大的独立性,容易形成分裂割据势力。郡县制的影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一,对后世影响深远。行省制度的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任选一回答,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西周在地方实行分封制;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本题属于开放性题。回答可以从国家统一,国力,对地方管理的利弊等角度入手。分封制的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分封制下,诸侯享有较大的独立性,容易形成分裂割据势力。郡县制的影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一,对后世影响深远。行省制度的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任选一回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及其影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及其影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朝行省制及其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 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下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9分) (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9分)
参考答案:(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取代贵族政治。(8分) (2)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9分) (3)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民主革命时期。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9分)
本题解析:回答第⑴题,要在比较周秦政治制度时抓住各自最重要的特点:西周政治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随着秦朝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第⑵题关键是要理解顾炎武的话,根据所学知识疏通句意,排除文言文障碍。顾炎武这段话的主旨是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足,并提出了“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在评价顾炎武这一主张时要有辩证思维。第⑶题回答“新的变化”时要注意“直至近百年来”这一时间限定,要在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发展历程中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考查的政治制度内容从周秦——明清——近现代,时间跨度很大,阐释了中国政治制度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这样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
本题难度: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