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北约和华约总部分别在
A.华盛顿 莫斯科
B.华盛顿 华沙
C.布鲁塞尔 华沙
D.布鲁塞尔 莫斯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1949年8月北约宣告正式成立,其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1955年5月华沙条约组织宣告成立,其其总部设在莫斯科,至此两大军事集团正式形成,冷战全面爆发,故答案选D,A B C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美苏“冷战”的表现
点评:“冷战”泛指美苏之间除了直接交战即“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包括互相攻击对方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外交对抗、封锁禁运、军备竞赛、组建军事集团、发动代理人战争等。高考中要牢固掌握“冷战”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即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
A.调动职工积极性
B.按劳分配
C.增强企业活力
D.实施“走出去”战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大力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搞活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增强企业活力,答案选C,A B D三项表述与上述史实特征不符。
考点: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
点评: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农村体制改革和城市体制改革,农村体制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要搞活国有企业。同时,需要注意的中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领先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并未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经验和奠定了牢固的社会基础。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图是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古代水利工程。它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芍陂
D.大运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秦国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B.郑国渠、C.芍陂和D.大运河均未处于成都平原,因此以上三项均不能选,仅A想符合题目的要求,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
点评: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是最早在关中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战国末年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芍陂:由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中国古代淮河流域水利工程,又称安丰塘位于今安徽寿县南。大运河,古名“邗沟”“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大运河南起杭州,北到北京,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的这首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这首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刀耕火种B.耜耕C.石器锄耕,以上三项是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才是封建社会的耕作方式,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耕作方式
点评:中国古代主要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
(1)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最早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主要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或称“火耕”阶段。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我们的先民发明了最早的松土农具—耒耜。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
(3)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治虫灭害等技术;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人们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4)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农用动力的革命)出现,战国时期推广。我国农业生产进入铁犁牛耕阶段。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馆藏数以万计的中国陶瓷,包括晋代越窑、宋代五大名窑、元明清时期官窑和民窑的陶瓷精品。由此可以推断
A.从晋代起,中美就有了陶瓷贸易
B.上述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来的
C.收藏者青睐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D.中国陶瓷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晋代时美国还成立,故A不可能;上述藏品有可能是从中国掠夺来的,故B错误;题干中材料体现不出D;美国波士顿美术馆馆藏数以万计的中国陶瓷说明收藏者青睐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