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词汇频率能反映时代特点,下列词汇中能体现我国1978年以来时代特点的一组是?
A.抗美援朝、反右派、整风运动、大跃进
B.一边倒、阶级敌人、反革命、三个代表
C.三大改造、红卫兵、特区、一国两制
D.改革开放、特区、一国两制、三个代表
 
	        2、判断题  《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
[? ]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
D.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
 
	        3、判断题  每逢重大节日,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总会摆在天安门广场,与天安门城楼正中的毛泽东主席的巨幅画像遥相面对。这既是永恒的纪念,更是崇高的敬仰。因为孙中山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杰出代表,而毛泽东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杰出代表。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905年,孙中山先生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为什么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每一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该特点在孙中山先生身上有着鲜明的体现。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在理论认识方面对三民主义进行了哪些改造和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关于中国革命道路问题,毛泽东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什么著作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完整体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相比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主要是创造性地解决了什么核心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吃不愁,穿不愁,腰里揣着十块头①,又娶媳妇又盖楼。”(注①十块头指人民币)。1978年前后,凤阳民歌内容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这反映了国家哪一政策实施的巨大成功? 
[?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判断题  下图是两个不同时期参与天安门广场游行的群众队伍,方阵中的标语反映了当时我国对农村政策的调整。以下阐述正确的是

图一 人民公社好?图二 联产承包好
①当时的政策都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②图一反映出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③图二反映出调整土地所有权后农民的感激之情
④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