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世纪初,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
B.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
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
D.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发动、依靠人民群众是革命胜利的基本保证。资产阶级革命之所以未能取得胜利,究其根本是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也不敢发动人民群众起来参加革命。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材料一? 2009年7月11日,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北京逝世。季老热爱儒学,曾建议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将孔子抬出来”,因为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材料二?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一《朱子语类》
材料三?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以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材料四? 2009年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的活动主题为“纪念先哲孔子,弘扬传统文化,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
请回答:
(1)请指出材料一中季羡林先生说“将孔子抬出来”的主要依据。(2分)
(2)材料二中主要提到哪些“理”?根据材料二说明理学为何又被称为“新儒学”?(4分)
(3)材料三提出了哪些新观点?它们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4分)
(4)你认为每年举办孔子文化节的意义是什么?假设你是设计者之一,请你帮助设计几项活动。(3分)
参考答案:(1)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经后代的改造和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2分)
(2)天理:自然规律和封建伦理道德。原因:把理和儒家传统道德结合起来。(4分)
(3) 新观点:?批判君主专制,藐视君主权威。
经济根源: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4分)
(4)意义:
有助于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有利于国际间文化交流,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活动言之有理即可,如拍摄以孔子为题材的电影、电视剧等。(3分)
本题解析:本题以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为主题,涉及儒学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现代价值这一热点问题。第(1)问归纳孔子的重要思想,主要是从仁、德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可结合理学的新思想加以分析,材料“暑往寒来,川流山峙”是说的自然,“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则是封建伦理道德;第(3)问从黄宗羲的早期民主思想主要是反对君主专制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发展等方面归纳;第(4)问属于开放式设问,可多角度展开设计,如从弘扬传统文化,进行国际交流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儒家思想的内容。孟子主张民本、仁政,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此外,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西汉时期确立统治地位,唐宋三教合一后发展成宋明理学,并对日本等东亚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明清成为了官方哲学并出现了批判思想。在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中,儒家思想遭到彻底的批判。此外,儒家思想在每一个阶段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英国不顾美国的强烈反对,坚持承认中共政权的实际合法地位。英国这样做主要是基于?(?)
A.国家利益至上的务实政策
B.中华人民共和国力量的强大
C.两国源远流长的友好关系
D.相同的意识形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09年以来中山市共从事农村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达到2000多人。他们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以上村官任务的变化与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6分)自汉代起,儒家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于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武帝时儒学为支持中央集权提供的理论主张。这些理论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8分)
材料二?朱熹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小学集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都作了道德规定。
——樊树志《国史概要》
(2)根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在推广理学方面所做的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推广理学的社会条件。(8分)
材料三?贽书皆狂悖乖谬,非圣无法,帷此书抨击孔子,另立褒贬,凡千古相传之善恶,无不颠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诛者。其书可毁,其名亦不足以污简犊,特以贽大言欺世,至今乡曲陋儒,震其虚名,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
——清《四库全书总目·别史类存目》
(3)根据材料三,结合李贽的思想主张说明“其书可毁”的理由。分析统治者“毁书存目”的目的所在。(10分)
参考答案:(1)主张:君主受命于天(君权神授)、大一统思想:(2分)
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儒学地位上升,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6分)
(2)努力:重新解释经典,使理学普及化;注重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理学的生活化(4分)
社会条件:印刷术的发明和运用: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私学的发展。 (4分,答到两点即可)
(3)理由:李贽主张“理”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对正统思想发出了大胆挑战;反对盲从孔子;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6分)
目的:防止反传统思想的传播,加强思想控制;深曝其罪,警示后人。(4分)
本题解析:
(1)联系董仲舒的主张,君权神授、大一统。理论对中国社会的积极影响,可以从直接到间接,从短期到长期的思路考虑,首先是直接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其次从长远看,促成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大体定型,也为我们以汉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的基本形成。
(2)从朱熹“重新解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可以看出,他的努力是解释经典,有利于理学普及化;由“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可以看出注重道德规范教育;“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读书、写字、饮食”可以看出,推动理学的生活化。社会条件可以考虑影响思想的经济、教育等因素。
(3)回答“其书可毁”的理由一要概括材料李贽对正统思想发出的挑战,二是要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反对盲从孔子,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统治者“毁书存目”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材料中“如置之不论恐贻害人心”,说明还要让世人知道李贽的罪行,以防其他人效仿李贽。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