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孔子
[? ]
A.培养君子的教育目标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D.言传身教的教育原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上述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 ]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D.即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据《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据《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问题: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提出了合理的教育方法。
(2)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中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东汉人刘向的《说苑》中记载,东郭子惠问于子贡曰:“父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曰:“夫隐括之旁多枉木,良医之门多疾人,砥砺之旁多顽钝。夫子修道以俟天下,来者不止,是以杂也。”色诺芬则回忆说:“尽管他(指苏格拉底)接待了许多希望听他讲学的人,其中有本国公众也有外国人,但他从来没有因为讲学而向任何人索取过报酬,而是以其丰富的学识好不吝惜地向所有的人施教。”根据材料,孔子、苏格拉底两位先贤教育实践的共同之处应为
[? ]
A.有教无类
B.学思结合
C.循序渐进
D.因材施教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西周时期分封的主要诸侯国中,距离都城镐京最近的是
A.晋
B.燕
C.楚
D.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