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大跃进”错误的根源在于
A.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忽视了客观规律
C.违背了经济建设应综合平衡的原则
D.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随后党中央又发起了“大跃进”运动,要求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总路线和“大跃进” 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错误的根源在于B项。
点评:总路线和“大跃进”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是前进中遭遇的重大挫折。“大跃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遭到重大损失,使人民生活遭到了极大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教育的重大举措有(?)
①实施“教育大革命”?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③恢复高考制度?④颁布义务教育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抓住题干时间信息:改革命开放以来。实施“教育大革命”是在文革时期;恢复高考制度是在 1977 年,因此①③错误。②项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和④项颁布义务教育法都是在改革开放后。故选C。
点评:国之兴衰,系于教育。教育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很大的发展,在建国初期主要是扫盲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1977年,恢复了高考,千万人的命运被改变。在80年代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实行九年义务教育;90年代科教兴国战略,更加重视教育。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09年4月4日(清明节)上午9时,首届春季祭孔大典在孔子的出生地山东省曲阜市尼山隆重举行。那么下列有关孔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孔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B.孔子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但其后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C.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D.孔子的著作有《诗》《书》《礼》《易》《乐》《春秋》《论语》等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A项,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人,而不是战国时期。B项,孔子的儒家思想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D项,《论语》是孔子的后世弟子整理的孔子的言论,而不是孔子本人亲自所写。本题主要考察孔子的教育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依据材料中“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可以看出温总理注重民生,这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故选B。A、C、D三项均与材料内容无关,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述材料,请回答(10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1954年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3分)
(2)该宪法确定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3分)该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4分)
参考答案:(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分)。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4分)
本题解析:此题很简单,都是考查的基本的常识性的问题。(1)1954年宪法是在1954年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的。(2)这部宪法规定了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点评: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规定了国家的国家机构和组织原则,规定了政府与人民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1954年宪法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的成就,为以后的国家机构的建立和有效地运作提供了依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