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8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而与材料的观点不符,排除A;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思想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发展了孔子的“为尊者隐”的政治思想,所以答案选B;李贽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黄宗羲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孔子死后,弟子们为其服丧3年。与这一行为密切相关的是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教材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孔子死后,弟子们为其服丧3年”这一关键信息可知这一行为属于传统儒家学派所强调的“礼”的学说。故答案选择B项。其他三个选项的表述均与题意无关。礼乐制度盛行于中国的商周时期,是维系奴隶制等级观念的规范,也是奴隶主阶级借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重要手段。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儒家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有人者(古之人君)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而己又不享其利,……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彼西人之言曰:唯天生民,各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第务令毋相侵损而已。侵人自由者,斯为逆天理,贼人道。……故侵人自由,虽国君不能,而其刑禁章条,要皆为此设耳。……自其自由平等以观之,……人人得以行其意,中其言,上下之势不相悬隔,君不甚尊,民不甚贱。
——王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希腊智者学派的出现体现了当时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下列对同时代的中国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处于夏商周时期,宗法制、分封制深刻影响着社会
B.中国处于秦朝时期,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中国处于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
D.中国处于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通过间接考察智者学派来考察学生的历史时间观念。通过常识我们可知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处于相同年代,苏格拉底和孔子有处于同一时代,故我们可知,智者学派和孔子处于同一时代。战国是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三世纪。智者学派存在于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四世纪。综上故可以选出答案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汉兴之初,汉高祖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汉兴之初,汉高祖崇尚黄老之学”、“70余年后汉武帝强行罢黜”等,结合所学,解读题干信息。可知,汉兴之初,由于经历长期战乱,社会经济凋敝,因此,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汉武帝刘彻时期为巩固大一统的局面,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独尊儒术。因此,这种文化政策变化实际上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故,正确答案选B;其余ACD三项均不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初“汉承秦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第二次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