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其中汉阳铁厂的创办人是( )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洋务派创办的主要民办工业主要有天津开平煤矿(李鸿章)、湖北汉阳铁厂(张之洞)、上海轮船招商 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而曾国藩创办的主要是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最早的现代军事工业。汉阳铁厂的创办人是张之洞,故D项正确。
考点:洋务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没解答技巧可言。难度小。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属于推动B、E段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列强放松侵略为其提供发展机会
B.政治革命为其扫清发展障碍
C.群众性爱国运动为其赢得市场
D.政府的政策激发了投资热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图中曲线描绘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历程,其中B、E两段分别发生在清末至民国初年和国民政府的十年经济建设时期,结合史实不难得出这两个时期内统治者均大力倡导发展工商业,故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得以快速发展,答案选D,A B C三项不是二者快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考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了艰难曲折的总特征。一方面是因为民族资本主义遭遇重重阻碍,但另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还是在遭受重大压榨中缓慢前进,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始终未能成为推动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主导力量,民族资本主义的这一发展特点也造成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妥协性的双重特点。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下表反映出这一地区在鸦片战争以后
1820~1879年广东某地居民离乡谋生的情况
A.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宗法社会完全瓦解
C.农业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图表反映出1820~1879年广东某地居民离乡谋生,其中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的人数出现上身的趋势,说明传统农业到冲击,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D符合题意。A与题干反映的情况无关;B与事实不符,宗法家庭观念在今天仍有影响;C时间不符,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朝时期。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
点评: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表现(1)使中国家庭“纺”与“织”,“织” 与“耕”分离,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大批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2)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列强操纵中国丝、茶市场,使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四十多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仅1.3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对“八年快速发展”局面理解正确的是
A.列强侵略致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B.快速发展的重要影响是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为经济快速发展开拓了国内市场
D.南京国民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政策是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特别注意其中的关键信息——1912年至1919年八年,首先A项不对,因为自然经济早在鸦片战争后就开始解体,而不是迟至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早在19世纪60、70年代就登上了历史舞台,所以这8年快速发展应该和B项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D项中南京国民政府应该是在1927年才建立,这8年应该是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期间,排除D。答案为C。
考点: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尤其是一些细节问题要注意,如南京国民政府与南京临时政府的区别,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细化程度。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反映了近代中国沿海与内地洋布洋纱的使用情况。题中材料反映洋纱要比洋布进口更,内地洋布销售难,但全国各地对洋布的需求大,故A项说法错误,B项“萎缩”说法与题干材料反映不一致,C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只有D项可从材料中体现。D项正确。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为的兴起?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冲击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