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2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属于哪家思想家?(1分)他的最核心的观点是什么?(1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2分)给儒学思想带来了什么影响?(1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统治的态度是什么?(1分)这与材料一、二有何本质区别?(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2分)
参考答案:
(1)法家。(1分)观点:主张法治。(1分)
(2)观点:“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原因:适应汉武帝巩固国家统一、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2分) 影响:使儒学取得了独尊的地位,成为封建正统思想。(1分)
(3)态度: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1分)区别:韩非子、董仲舒的思想是为封建君主专制服务的,黄宗羲的思想则体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2分)区别原因:主要是由于前者处于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后者处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2分)
本题解析:(1)注意材料的出处、作者是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我国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从法、术、势三个方面论述了加强君主权力的重要性,并主张实现中央集权,从而得到秦始皇的重视。所以可得出结论为法家学派。
(2)观点依据材料的中心内容来分析,注意材料中的“大一统”等字样,并且材料中说“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可知作者意在强调“大一统”。原因是因为汉统一后经过黄老之学的休整后,汉代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恢复,政治上的统一要求思想的统一为之服务。
(3)黄宗羲是抨击君主专制最为猛烈的一个进步思想家,材料内容正好反映了他的“君主是天下之大害”的观点,所以可以得出其态度是“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韩非子与黄宗羲的观点明显的是对立的,所以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人对自然只能任(顺从)和法(效法),不能违背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材料一:……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实,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春秋繁露》
材料三: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三段材料分别属于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他们各处于什么时代?(3分)
(2)三段材料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政治观点?(3分)
(3)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三的观点有什么本质差别?为何会出现这种差别?(8分)
参考答案:(1)①韩非子,战国;②董仲舒,西汉;③黄宗羲,明末清初。(3分)
(2)①主张法治;②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反对君主专制。(3分)
(3)韩非子和董仲舒的思想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主要是由于前者处于农耕社会(君主专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后者处于农耕生活(君主专制)的衰落时期。(8分)
本题解析:(1)由“罚莫如重而必”可判断是韩非子的“法治”思想;由“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可判断是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由“然则为天下之大害,君而已矣”可看出是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2)同上
(3)分析材料可以看出,韩非子和董仲舒的思想是在为统治者出谋划策,为君主专制服务。当时处于农耕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君主专制的弊端没有明显显现。黄宗羲的思想则是在反对君主专制,当时处于农耕社会的衰落时期,君主专制弊端已经明显显现。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 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B.礼乐与法制并举
C.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吕不韦阐述了诸子百家学说的特点,并提出“一则治,异则乱”的观点,即思想统一有利于天下大治,思想多样化易带来动乱。为了把诸子百家思想融合为一家,他主持编撰了《吕氏春秋》,故答案选C项,A B两项材料中并无体现,D项表述错误,吕不韦强调融合多家思想而非强调思想专制。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烟标收藏入门》记载:“1889年,美国人里斯克在上海试销的‘品海’卷烟的烟标是我国最早的烟标……1991年,《烟草专卖法》规定,烟标上必须标明‘焦油含量’和‘吸烟有害健康’字样。1991年中国加入国际条形码协会,并规定从1992年起在出口卷烟烟标上必须标明条形码。”对此我们不能提炼出的有效信息是
[? ]
A.反映出近代中国接受了一些西式生活习俗
B.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生活更加注重健康环保
C.我国调整烟标设计以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
D.加入WTO后我国经济生活开始趋于法律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