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纵观中国历史上重大改革成败的两种结局,可以得到的认识有
①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②改革成败的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到保留和维持
③改革措施要行之有效,用人得当 ④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2、判断题 比较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
A、都把土地分配给农民,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都完善地方政权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C、都推行汉化政策,缓和民族矛盾
D、前者遭到旧贵族的反对,后者得到旧贵族的支持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指令:令民为什五,而相牧司连坐。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皋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牧为 孥。燔诗书而明法令,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为田开阡陌封疆。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今日自强值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中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张之洞《筹设冶铁厂折》(1889)
材料三?(克里米亚战争后,俄国人意识到)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是以来,欧洲已知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不前进。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一点安慰的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游泳根的一科。
——(美)斯塔弗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概述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4分)
⑵根据材料二,请你谈谈“自强”与“求富”关系。(6分)
⑶材料三中的“文明”指的是什么?俄国“学到今后对它的发展有用的一课”,学习的结果是什么?(5分)
4、判断题 均田制实施的前提是
A.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B.北魏孝文帝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
C.封建政府手中有大量的无主荒地
D.屯田制无法顺应实
5、选择题 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而非五代。以上材料能够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是
(1)文学记载侧面反映 (2)考古发掘 (3)史书记载 (4)民间传说
A.(1)(2)(3)
B.(2)(3)(4)
C.(1)(2)
D.(1)(2)(3)(4)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