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提花机的使用全面革新了内地落后的棉织业技术
B.明朝中期松江地区开始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中心
C.北宋时煤的需求量猛增
D.北朝时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这一变化?
①源于新航路的开辟?②推动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
③以轮船的发明为前提?④对于美洲和非洲原住民意味着灾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轮船。排除③,①②④均正确。故选择C。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新加坡和韩国在工业化过程中获取资金的相同途径主要是
A.利用金融贸易获取资金
B.依靠资源出口换取资金
C.大力吸收外国资本
D.依靠转口贸易积累资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60年代开始,新加坡和韩国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遇,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转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既不做为出口国,也不是进口国,只是充当货物的转运地的作用,但要收取一定的关税。显然D不符合。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中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文中所说的“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指的是
A.辛亥革命使中国完成了近代化的任务
B.辛亥革命迈出了民主政治关键性的一步
C.辛亥革命将中国传统文化彻底改造
D.辛亥革命实现了中国由贫弱走向富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辛亥革命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由此可知辛亥革命迈出了民主政治关键性的一步,因此B符合题意;而ACD的表述均不合史实,故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A.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
B.井田制得以恢复
C.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D.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实际上就是地主所兼并的土地。而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说明土地兼并依然存在并没有因为均田制的实施而消失。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点评:封建土地制度确立的影响: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的土地,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严重阻碍社会生产的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