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古代有位思想家提出:践行天理需要培养严肃的、谨慎的、一贯的精神态度,具体应做到“内无妄思,外无妄动”。所谓“外无妄动”,即是在容貌、服饰、态度、动作上都要整齐严肃,“坐如尸,立如斋,头容直,目容端,足容重,手容重,口容止,气容肃”。外无妄动,便自然内无妄思。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守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朱熹的理学。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内无妄思",即是念念存天理而去人欲。所"外无妄动",即是在容貌、服饰、态度、动作上都要整齐严肃,这位思想家是朱熹。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什么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A.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
B.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过程中
C.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程中
D.“文化大革命”动乱过程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58年,党中央发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B土地改革发生在1950-1952年;C进行三大改造是在1953-1956年;D“文化大革命”从1966-1976年,都不符合时间要求,故选A。
点评:如何评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
(2)大跃进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损害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国初年新注册的工厂数(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年份
| 民国元年
| 二年
| 三年
| 四年
| 五年
| 六年
| 七年
| 八年
|
工厂数
| 17
| 37
| 37
| 50
| 33
| 34
| 29
| 23
|
——中华民国农商部的统计
材料二:1914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棉纺织厂平均纱锭数
?
| 每厂平均纱锭数
|
外商企业
| 51664/厂
|
华商企业
| 23686/厂
|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提供的统计数字
材料三:1916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情况(单位:%)
?
| 年产百万吨以上
| 年产10万~99万吨
| 年产1万~9万吨
| 年产1万吨以下
|
外商企业
| 100
| 88.5
| 41.1
| 0
|
华商企业
| 0
| 11.5
| 59.9
| 100
|
——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提供的统计数字
材料四: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的情况(单位:家)
江苏
| 直隶
| 浙江
| 广东
| 山东
| 福建
| 奉天
| 湖北
| 陕西
| 黑龙江
| 广西
| 其他各省
|
155
| 45
| 42
| 33
| 31
| 20
| 19
| 19
| 3
| 3
| 1
| 0
|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提供的统计数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估计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情况,并简要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7分)
(2)据材料二、三、四,说明我国民族工业当时在其发展上的弱点。(6分)
参考答案:(1)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原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的作用;有识之士的倡导;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2)民族企业规模小,同外资厂矿相比规模悬殊;以煤矿开采为例,民族工业中的重工业基础薄弱,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工业布局极不合理,绝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区及长江流域。
本题解析:本题提供了四则表格材料,解答第(1)问的关键是搞清楚这段时间是公元什么时候。民国二年是公元1913年,民国八年是公元1919年,由此可知是在一战期间,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第(2)问要求归纳其弱点,注意分析要全面。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民族工业与外资企业的规模不同,轻重比例不同。材料四则很明显地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分布状况,要求对数据的分析要细心。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提出“适地适产主义”政策,其目的是
A.将中国沦陷区变为日本的工业基地
B.从沦陷区获得巨额的利润
C.把沦陷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战时经济体系中去
D.从沦陷区掠夺大批物资运往日本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有人说它是1989年柏林墙倒塌以来欧洲最有意义的历史事件;有人说它的诞生必将对冷战后的世界经济和政治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它”指的是
A.上海合作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欧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目提供了以下信息:1989年柏林墙倒塌以后、是欧洲的有意义的历史事件、对冷战后的世界经济和政治产生重大影响。结合选项,所以AC可以排除,B选项对世界的意义远远大于欧洲的意义,可以排除。所以选择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