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 )
A.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定
B.5个民族自治区各族人民开始选举人大代表
C.《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
D.它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共同纲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9月通过的。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以前的建国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ABD的说法不符合题目“1953年3月”。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历史教材中经常出现“西方列强”“东方国家”和“南北对话”等涉及方位的概念,它包含的不仅仅是地域位置,更含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内涵。教材中出现的二战后的“西方”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指
[? ]
A.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大西洋两岸的欧美国家
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D.欧洲与美洲的所有国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61年3月,中央正式向全国下发《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第40条规定:“要保障社员个人所有的一切生活资料,包括房屋、家具、衣被、自行车、缝纫机等,和在银行、信用社的存款,永远归社员所有,任何人不得侵犯。”此项规定(? )。
A.有助于克服平均主义
B.承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
C.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
D.扭转了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C选项明显错误;B选项中生产资料私有,是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财存在,而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允许生产资料私有;D选项中人民公社化运动本身就犯了左的错误,所以为人民公社化运动颁布的法定当然纠正不了左的错误;A选项是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就是平均生产资料,主要是劳动力,而如果连个人生活资料都平均的话,那就成了绝对的平均主义。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通过了一系列的法律。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其重大作用是(?)
A.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
B.加强了立法工作
C.推进了普法教育活动
D.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的相关问题。材料内容反映了改革开放后我国法制建立出现了新的局面,这是与中国的经济建设相关联的,并且题干要求选择的是重大作用,不是次要的作用。BCD与A项相比作用都不如A项重要,故答案选择A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构建了当今世界的多边贸易体制。该体制的中心是?
[? ]
A.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B.促进知识经济发展 ?
C.减轻发展中国家债务?
D.促进贸易自由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