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右图是一张1983年台湾地区为纪念利玛窦来华400周年发行的邮票。从图中可见利玛窦来华后已改为中国式打扮,其真正的目的是_____。

A.熟悉东方礼仪文化以便传网西方
B.接近中国士大夫便于传教活动
C.害怕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
D.利玛窦仰慕中国儒家文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利玛窦是罗马耶稣会教徒,于明万历十年来到中国,当时还没有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洋教斗争还没出现。C可排除。万历十一年,利玛窦在肇庆建起了中国内地第一座天主教堂,开始在肇庆传教,但当地士绅和百姓还都与“洋和尚”有很大的隔阂,为了消除人民的敌对情绪,利玛窦穿起中国式的长袍大褂,以孔门信徒的身份出现在知识界和官宦之中。由此可知B选项符合史实。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历史上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传"。二者交相辉映共同促进人类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和重大的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其他各国占42%左右。英国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研究后指出,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
材料二:《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学22项、天文历法气象25项、地学25项、化学9项、农学25项、机械7项、水利7项、轻工8项、兵器8项。
材料三: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空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有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陈独秀《敬告青年》
(1)写出古代中国两项领先世界的天文学成就。(2分)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2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三大发明对西方社会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不得摘抄材料原文)(6分)
(3)结合所学指出“德、赛两先生”的具体含义。(2分)这说明先进中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主要途径是什么。(1分)
(4)材料三、四反映"东学西传"与"西学东渐"所产生的最主要的共同影响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
(1)成就:《石氏星表》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郭守敬制成简仪等(2分)
特点:世界领先,涉及领域广泛;农业或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科学技术发展较快。(2分,答两点即可。)
(2)帮助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建立;加速了资产阶级新思想的传播。(6分)
(3)德先生指民主,即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赛先生指科学,即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2分)向西方学习。(1分)
(4)推动近代化进程。(1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的“明代以前,世界上重要的创造发明…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7%以上”、“数学22项、天文历法气象25项、地学25项、化学9项、农学25项、机械7项、水利7项、轻工8项、兵器8项”,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科技世界领先,涉及领域广泛,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科学技术发展较快。
(2)依据材料三中的“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空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结合所学知识,火药为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印刷术促进了资产阶级新思想的传播。
(3)依据所学知识,德先生指民主,赛先生指科学;材料反映了陈独秀将民主与科学作为挽救民族危亡的主要武器,故其途径是向西方学习。
(4)结合材料,材料三反映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四反映了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思想传入中国,促进中国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故其共同的影响是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中国古代人口迁移迁徙
|
大规模人口南迁
| 时间
| 原因
| 影响
|
第一次
| _____;
| ? (1)______; (2)自然灾害; (3)______。
| (1)给南方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2)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带动了政治中心的南迁。
|
第二次
| 安史之乱;
|
第三次
| _____。
|
中国古代人口迁徙的方向,除了由北方向南方迁徙外还有哪些迁徙方向: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人口迁移迁徙 大规模人口南迁 时间 原因 影响 第一次 两晋之际 (2分) ? (1)战乱;(2分) (2)自然灾害; (3)统治者的政治需要。(2分) (1)给南方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2)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3分) (3)带动了政治中心的南迁。 第二次 安史之乱 第三次 两宋之际 (2分) 中国古代人口迁徙的方向,除了由北方向南方迁徙外还有哪些迁徙方向: (1)中原人口向边疆地区迁徙;(3分) (2)少数中国人向海外迁徙,开发南洋;(3分) (3)北方的少数民族南迁,与汉族杂居。(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自国家出现后,便逐渐产生了关于国家的理论和学说。随着人类对国家认识的逐步深入,国家学说也逐步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而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天亲阳而疏阴,任德不任刑。……故刑者德之辅,阴者阳之辅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其为效也,能确立法治之主格,以保团体之利益。 ——梁启超《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 材料三?近来有一部分思想高远的人,或是相信个人主义,或是相信世界主义,不但窥破国家是人为的不是自然的,并且眼见耳闻许多对内对外的黑暗罪恶,都是在国家名义之下做出来的。……我们究竟应当不应当爱国?我们便大声答道: 我们爱的是人民拿出爱国心抵抗被人压迫的国家,不是政府利用人民爱国心压迫别人的国家。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 ——1919年6月8日 陈独秀《每周评论》第二十五号 (1)据材料一、二,概括董仲舒与梁启超关于国家学说观点的不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关于国家的基本观点。结合国际国内背景说明陈独秀国家观产生的时代背景。(7分)
参考答案:(1)国家产生问题上:董主张君权神授;梁主张社会契约产生国家;在权力主体上:董主张主权在君;梁主张人民主权;在治国方式上:董主张德主刑辅(或德阳刑阴,德治为主、法治为辅);梁主张以法治国。(6分) (2)观点:国家应该平等、和平相处;国家应该为人民谋幸福;(4分)背景:帝国主义以爱国为号召,发动战争,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北洋军阀政府反动卖国;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爆发。(3分,其中3点)
本题解析:(1)董仲舒和梁启超对国家和国家主权的认识有着根本的不同。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梁启超则是主张社会契约;董仲舒主张君权,梁启超主张君主立宪,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董仲舒主张德治,梁启超主张法治。(2)从材料“不是政府利用人民爱国心压迫别人的国家。我们爱的是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国家,不是人民为国家做牺牲的国家”可以分析出答案。 点评:董仲舒是汉武帝时期的著名的思想家,吸收了道家、阴阳家和法家的思想,发展了儒学,提出了天人感应的学说。宣扬君权神授,制定了一整套的封建伦理道德维护君主专制的统治。梁启超是维新派的重要的代表人物,宣扬资产阶级的民主理念,倡导民权,主张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社会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二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多个国际性和区域性组织的领导者。美国参加的组织不包括 A.世界银行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联盟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