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右图为柏拉图的一部名著,在里面讨论的中心议题是?

A.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达到正义
B.法治与人治的关系
C.理想国中的居民分为三部分,各自恪守职责
D.统治者成为哲学家才能治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和谐社会是对某种以人为本的彼此合作宽容而没有冲突的社会形态的溢美称谓,也是人类社会一直竞逐不息的理想追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右图的人物为建设理想社会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些主张对当时社会关系的认识有何明显缺陷?
(2)民生问题是社会和诣的核心。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其主张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与古代先哲和孙中山相比,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解决民生问题的主张有何显著不同?谈谈你对这种不同的认识。
参考答案:(1)孔子提出“仁”的主张(或“礼”、“中庸”);缺陷:模糊了等级差别和阶级压迫。(2)孙中山:“三民主义”(或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3)主张: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差别和两极分化,最终共同富裕。认识: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只有在中共的领导下,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和谐社会。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亚里士多德曾对学生说:“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他可能在向学生解释
A.唯物论
B.三段论
C.伦理学
D.中庸之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是由两个直言判断作为前提和一个直言判断作为结论而构成的推理,这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逻辑学概念三段论。“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大前提;“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小前提;“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结论。故选B。
点评:作为一位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无人可比。他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宪法。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论语 颜渊》
材料二 子曰:“有教无类。……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而以求之者也。”
――孔子《论语 卫灵公》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4分)
(2)汉武帝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将孔子尊为“圣人”,而新文化运动却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孔子?(8分)
参考答案:(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材料二主张有教无类与好学求知。(4分)
(2)孔子是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对我国历史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但也有封建糟粕,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8分)
本题解析:第(1)问,考查阅读归纳整理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材料归纳,由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可知材料一反映孔子的思想主张是“仁”和“礼”,材料二反映了孔子的有教无类与好学求知的思想主张。第(2)问,考查结合时代背景从不同角度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题干要求在今天对孔子的评价,既要看到孔子在历史的地位与贡献,同时还要指出孔子思想中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地方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在“而立”之年的主要活动是
A.学习“六艺”
B.创办私学
C.周游列国
D.删修《春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注意材料信息“三十而立,A不对,孔子学习“六艺”是在少年时;C不对,孔子周游列国是在中年时;D不对,孔子删修《春秋》是在晚年时。因此选B。
点评:纵观近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中的材料型历史选择题,其所呈现的主要特点有:(1)材料情境化。在近年的文综能力测试中,出题者通过引入文字材料、图表、图像创设试题情境,把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试题材料的情境化既能体现考查内容的实际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考查的目的;同时也增添了试题的趣味性。(2)考查知识能力化。文综能力测试是以能力立意的考试方式,因此在设题时,为避免考生对教材的死记硬背,所提供的材料基本都是教材之外的;在材料的选择上,主要以文字为主,辅之以图像、表格、数据等,从多角度对考生进行能力考查;从所考查的知识来看,不是简单的对教材知识的再认和再现,考生需要在新情境中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对它们进行分析、整合,才能正确作答。(3)考试方向时代化。作为材料型历史选择题,其在设计程度上并未停止于符合史学特点这一高度,而是着眼于考生对历史事物和历史现象进行具有时代意义的认识和思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关注人类的命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