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统一战线方针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和祖国统一
B.把民主党派变为劳动者的政党
C.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向纵深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对干扰项设计颇有力度的试题。从题干和B项“把民主党派变为劳动者的政党”的关系看,民主党派变为劳动者的政党是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背景和条件。“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直接目的。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向纵深发展”明显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主要在哪两个领域展
开①政治领域?②文学艺术领域?③经济领域?④科学研究领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得出在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因此②④符合题意,D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货币是国家主权的重要象征,但是欧盟在2002年正式启用欧洲单一货币欧元,见下图。这有利于:
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得到进一步加强?②欧盟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③世界各国经济发展?④欧洲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欧盟是区域性组织,欧元的使用是在欧盟内部。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地理环境上说,我们是无法分离的。我们不能把各地区从彼此的位置上挪开,也不能在它们之间筑起不可逾越的城墙。……我们不是敌人。我们之间感情纽带,或许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决不可折断。那一根不可思议的回忆之弦,从每个战场和爱国志士的坟墓,伸展到这片辽阔土地上每一颗充满活力的心房和每一个家庭,只要我们本性中的善念再度、而且一定会加以拨动,它们终会重新奏出响亮的联邦协奏曲。”——林肯总统1861年就职演说
材料二:内战结束后,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4条修正案。该法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材料三:邓小平说:“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材料四: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在美国内战中林肯的目标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感情纽带”指?什么?(2分)
(2)材料二的宪法条文坚持了什么原则?(2分)
(3)材料三与材料一所强调的共同原则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强调这一原则的历史依据。(4分)
(4)材料四的宪法规定与“一国两制”的方案是何关系?材料四与材料二有何相同点?(4分)
参考答案:(1)目标:维护美国的统一。感情纽带:美利坚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南方一些州的人民也参加过独立战争,并献出生命,他们也是美利坚民族的一部分。 (2分)
(2)联邦宪法至上和国家统一的原则。(2分)
(3)原则:“一个国家”(或“国家统一”)。(1分)
依据: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清朝时设台湾府,归属福建省;《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3分)
(4)关系:宪法的规定为“一国两制”提供了法律依据。 (2分)
相同点:与材料二美国宪法强调的原则基本一致,都是用法律的形式维护国家的统一。?(2分)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跨越时空的材料分析题,以美国历史上的内战为切入点,兼顾新教材的内容,突出了新课程的前瞻性,然后分析邓小平“一国两制”对完成我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指导意义,既注重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力度,又突出了对能力的要求,概括性和综合性都比较强。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潜伏》使“潜伏”一度成为流行词,而真正说出潜伏真谛的经典台词是(李克农):“在特殊的环境下面,什么都可以灵活应变,但是信仰绝不能变。”历史上的南宋文天祥也如此,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中国士大夫影响很深,尤其是将“忠孝节义”看得比生命还重,故本题应该选C,况且文天祥作为南宋大臣是因抗元而被俘,而南宋时期的比较流行的程朱理学,题干问的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更应该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