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武昌起义后,还在由美归途中的孙中山就宣称:“此后社会当以工商实业为竞点,为新中国开一新局面。”他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时候和辞职以后,更积极倡导实业,认为“实业为民国将来生存命脉。”……1912年,孙中山除筹设中华实业银行作为“振兴实业之总机关”外,并兼任全国铁路督办、中华民国铁道协会会长、上海中华实业联合会会长、永年保险公司董事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张謇还明确将振兴实业与国家存亡相结合,认为振兴实业的根本目的在于救国与救民,提出“天下将沦”,唯实业和教育“有可救亡图存之理”。只有依靠发展实业,才能改变中国积弱积贫的现状,培植抵抗外侮的能力。……实业救国也是张謇以状元身份投身工商实业的内在驱动力。张謇在《东游日记》中提到,早在1886年他就有了振兴实业须由士人率先倡导的想法,但真正下定决心“以身饲虎”,将振兴实业的思想化为实际行动,以一介书生投身实业,却是在“大魁天下”两年后,即1896年。
——《历史研究》2012年第5期
⑴据材料一回答:孙中山在民生方面有哪些具体实践。(6分)
⑵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孙中山和张謇实业思想的相似之处。(9分)
参考答案:
(1)筹设银行、担任经济组织公卿、创办实业 。(6分)
(2)均抱有“实业救国”的宏大志向;(2分)均提出实现工业化的宏伟构想,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设计者和践行者;(3分)均力倡利用外资发展经济;(2分)均以人为本,注重民生。(2分)
本题解析:
(1)注意材料信息“孙中山除筹设中华实业银行作为“振兴实业之总机关”外,并兼任全国铁路督办、中华民国铁道协会会长、上海中华实业联合会会长、永年保险公司董事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注意对比两段材料信息,材料一中孙中山 认为“实业为民国将来生存命脉。”;材料二中张謇还明确将振兴实业与国家存亡相结合,认为振兴实业的根本目的在于救国与救民。因此可从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业、改善民生等角度比较两人的相似之处。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22年,印度的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走向低潮,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英国殖民当局的镇压
B.非暴力不合作计划自相矛盾
C.国民大会党孤军奋战
D.国大党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22年,印度人民的斗争已超出了甘地所规定的非暴力的范围,甘地宣布停止运动,从而使印度反英斗争走向低潮。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09福建文综)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有幸在总统位置上尽全力组织并管理政府之后,现在已经到了应当退休回归私人生活的时候。这既是我心所愿,也是为国运所必需。因为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由所不可缺的保障。请允许我离开政府,就像我以前离开部队一样,让那些支持我国的利益、推进社会和谐和秩序与良善政府的人接替我,让上帝继续保佑我们的祖国。
——华盛顿致麦迪逊的信件
材料二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员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军之力实多”。
——《中国革命记录》
近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华盛顿和孙中山辞职的原因。(6分)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对他们的辞职以及孙中山辞职后重新投身政治活动作何评价?(9分)
参考答案:
(1)华盛顿:推行行政首长定期更替;回归私人生活。孙中山:对袁世凯抱有幻想;认为辛亥革命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重心要转向解决民生问题。
(2)对他们辞职的评价:
华盛顿:不贪恋权位,在防止独裁、促进国家民主建设起了表率作用。
孙中山:
观点一:以大局为重,不贪恋权位,光明磊落。
观点二:对袁世凯的政治面目认识不清,给民主共和造成损失,体现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观点三:因内外形势所近,他只能选择辞职,不必苛求。
对孙中山重新投身政治活动的评价:捍卫民主共和,推动民主革命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是孙中山的一句名言。孙中山自
己也一直是不断超越自己,紧跟历史发展潮流,与时俱进的。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这一思
想的是?
A.甲午战争爆发后,抛弃改良幻想,走上反清革命道路
B.同盟会成立时,把原兴中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斗争纲领发展为“驱
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
C.辞去临时大总统,把这一职务让给袁世凯
D.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是否定选择,考查孙中山思想的与时俱进。选项C不是思想内容,同时也是
对封建势力妥协的结果,不能算作与时俱进。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15年孙中山致信国际社会党执行局:“我坚信,只有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人民才能更幸福,他们的苦痛也才能减轻。诸君劳工和我共同奋斗······我吁请你们协助我把中国建成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这则史料的解读最合适的是
A.孙中山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
B.孙中山主张以社会主义来改造中国
C.孙中山放弃了原有的三民主义思想
D.孙中山成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不对,应是指李大钊;C不对,孙中山晚年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D不对,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并没有转变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因此选B
点评:从高考考点来看,要关注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与思想主张、辛亥革命的历程及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后在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变化如剪发、服饰、称呼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