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
A.选举和议会立法
B.政党和三权分立
C.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D.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2、判断题 下图所示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1930—1936年的货币供给(年终总量)?单位:100万元
年份
| 银币
| 铜币
| 纸币
| 银行存款
| 总货币
|
1930
| 2200
| 287.7
| 956.3
| 3392.1
| 6836.1
|
1931
| 2271
| 281.4
| 896.9
| 3591.5
| 7040.8
|
1932:
| 2289
| 275.1
| 924.4
| 3880.8
| 7369.3
|
1933
| 2275
| 268.8
| 978.8
| 4290.6
| 7813.2
|
1934
| 1995
| 262.5
| 1108.9
| 4620.9
| 7987.3
|
1935
| 1703
| 256.2
| 1413.5
| 5460.1
| 8832.8
|
1936
| 1391
| 250
| 2438.6
| 6394.2
| 10473.8
|
A.通货膨胀严重?
B.国内政局稳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
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些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与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与干涉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化集》
材料二 要是我们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承认,那对于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府的生存将是一个几乎致命的打击。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和中国共产党在联合国中取得席位,那就会使他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 ?
——1958年12月4日杜勒斯在加利福尼亚州商会的演讲
材料三 中国人是一个伟大的生机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1970年2月18日对外政策报告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新中国成立初期始终坚持怎么样的外交政策?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是什么政策?用事例证明这种政策的结果?(4分)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谈谈美国政策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举例说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上重大突破的事件。(6分)
4、判断题 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为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中共中央提出了
A“双百”方针? B.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17年,杜亚泉在《战后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中,认为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冲突,及与之相应的思想观念。他对我国人民传统的爱和平、讲中庸、尚仁义、重民本及均贫富等思想是很推崇的。同年7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一文,明确表示“所谓新者无他,即外来之西洋文化也。所谓旧者无他,即中国固有之文化也……两者根本相违,绝无折中之余地”。“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等鬼话来捣乱”。
一一《杜亚泉与陈独秀大论争》
材料二? “国家之接续主义,一方面含有开进之意味,一方面又含有保守之意味。盖接续云者,以旧业与新业相接续之谓。……近世之国家中,开进而兼能保守者,以英国为第一,用能以三岛之土地,威加海陆。即北美合众国之政治,亦根据于殖民时代之历史者为多。此接续主义对于国家之明效大验也。”
——杜亚泉《接续主义》(1914年《东方杂志》)
材料三? “欧洲之社会革命,其基础于哲学上之思想,既深且远;其关于生产上、政治上之运动方法,又甚周备,即吾国之知识阶级中,亦罕能言之;劳动阶级中,更无从得此知识,其不能发生自无疑义。”
——杜亚泉《中国政治革命不成就及社会革命不发生的原因》
(1)根据以上材料,分别概括杜亚泉和陈独秀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二者的分歧焦点。(9分)
(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杜亚泉观点形成的原因。(6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