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某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是他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使会议克服种种困难获得成功。故选C。A项是在中印和中缅总理会见时提出来的;B项是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宗旨;D项是迷惑项。ABD项均不是这次会议的内容。
点评:1955年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在会上针对帝国主义国家的挑拨和破坏,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中国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也是新中国建国初期重要的外交成就之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61年的不结盟运动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中国思想家思想主张的准确理解与记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甲体现了理学的注重品德,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是王阳明的思想;乙主张“工商皆本”,批判君主专制,是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丙意为邪僻之说不行于世,然后统治的法度可以统一明了,百姓知道应该如何做,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的思想体现;丁是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的体现,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66年版的《中国地理》教材叙述:“美国是世界上最凶恶的帝国主义国家,美国的钢铁工业是为军事工业服务的,产量极不稳定。美国南部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区,土地大多集中在资本家手中,耕作技术相当落后,仅在棉花产区建立了一点纺织工业。”以上叙述反映了
A.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D.真实反映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经济状况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53年起我国展开社会主义改造,其核心是? (? )
A.改变不合理的劳动产品分配机制
B.将经济单一所有制发展为多种所有制
C.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D.彻底清除封建制度的残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含义,即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转变,也就是变私有制为公有制。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宣传各地大放“卫星”,这一现象发生于
A.1956年
B.1958年
C.1960年
D.1962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