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有关秦始皇的史实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为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
B.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
C.“阿房阿房,始皇亡”这首童谣反映了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修筑阿房宫
D.秦始皇征服百越后增设了南海、桂林、象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秦朝历史史实的掌握程度,可依据教材所述选择,其中A、B、D三项都是史实,而C项涉及到学生对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否能正确认识,综合分析秦灭亡的原因,其暴政激化了社会矛盾,尤其是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最终农民起义灭亡秦朝,秦灭亡的主要原因是暴政,答案为C。
考点: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综合考查了学生对秦朝历史的全面掌握,即考查识记能力,也考查了分析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担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任务,面对斗争的多样化,他提出的重要方针和策略是
A.各国党要听从第二国际的指挥
B.各国社会主义者要联合起来一致行动
C.各国社会主义者要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
D.各国自由发展且不受约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后,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任务,就落到了恩格斯的肩上。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工人运动形势,恩格斯进行了大量艰巨的理论研究和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工作,恩格斯根据形势的变化,反复教导各国社会主义者要从本国的条件出发,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独立地解决本国革命的方针和策略,ABD三项都不是当时的实际情况,答案为C。
考点:无产阶级级革命导师恩格斯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依据教材所述作出正确选择,考查的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局面,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变局”和“创举”是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王朝的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给出了确切的时间信息——1912年,又有提示:“变局”、“创举”,变局意思是出现重大变化,D项从程度上来说达不到“变局”这样的深度,而ABC三项都可以说是变局,但还要符合“创举”这样的特点,辛亥革命爆发前已经爆发过广州起义等多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起义,所以算不上创举,而清王朝的推翻只是重大变局,没有“创举”方面表现,答案为C。
考点: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学生要深刻理解“变局”和“创举”的含义,并且和四个选项逐一对比,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1961年,我国大陆地区发行詹天佑诞辰百年两枚纪念邮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纪念他使中国铁路建设领先于世界水平
②左图西服领带反映他接受西方文明推动近代化
③右图八达岭和京张铁路代表他卓越的贡献
④是纪念他在中西交往和近代化方面的成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此题以詹天佑诞辰百年纪念邮票为题引,实际考查的是对詹天佑的综合评价,联系教材可知,詹天佑是第一批赴美幼童之一,在美国接受了西方教育,主要学习铁路建筑技术,成绩优异,回国后,致力于中国的铁路建设,重要成就有关东铁路滦河大桥,尤其是京张铁路的修建,是他最卓越的贡献,铁路是近代化的标志之一,所以②③④都对,而当时中国铁路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①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答案为B。
考点: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既要结合相关史实,也要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判断甄别。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一战爆发之初,德国许多科学家宣称:“在和平时期,科学家是属于全世界的;在战争时期,科学家是属于自己祖国的。”该言论的实质是( )
A.科学家要以祖国最高利益为重
B.反对战争,争取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
C.支持德国的对外扩张战争
D.科学家应致力于科学研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所给材料,“在战争时期,科学家是属于自己祖国的”,当时一战已经爆发,这句话的意思是科学家要支持自己国家的政策和行动,而当时德国奉行的是对外扩张的战争政策,实质上这是在支持德国的对外扩张的战争,答案为C。
考点: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求学生把题干言论放在当时的社会国际背景中考虑,得出正确认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