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特训(2018年必看版)(四)
2018-10-17 00:58:57
【 大 中 小】
|
1、选择题 汉武帝时期,为了适应和平年代的需要,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聘人才的制度是指 A.征辟制 B.察举制 C.军功爵制度 D.科举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时间“汉武帝时期”,察举制虽然时间符合,但是是自下而上选拔人才,与题意“自上而下”不符;军功爵制度流行于战国时期的秦国;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创立。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把握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宗和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家国混同为一的政治体制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察对宗法制的理解。关键信息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诸侯的爵位由嫡长子继承。“大宗小宗之法”即宗法制度,其目的是协调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的矛盾,维护政权统治。故选D。BD错误,“惧其散而无统也”,A与题意关系不大,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摘自《旧唐书》 材料三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编者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编自《皇明祖训》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何在?(7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反映了唐末怎样的社会状况?后来宋太祖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了哪些措施?(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太祖所实施的举措并分析其主要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4分)
参考答案:(1)变化:由秦朝三公九卿制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3分。不答朝代扣1分)。 影响: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4分) (2)状况:唐朝后期藩镇割据。(2分)解决: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3分) (3)措施:废丞相,六部直属皇帝。(2分)原因: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2分) (4)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直至被取消。(4分)
本题解析:(1)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只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难度较低。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图二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和三省分工明确可以提高行政效率两个角度来组织回答即可。 (2)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末年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只需根据记忆回答即可。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宋初吸取唐末的教训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可从收兵、削权和制钱谷几个方面来回答。 (3)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由“今我朝罢丞相……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可以分析出明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第二问由“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可以分析出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 (4)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一秦朝三公九卿制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加强中央的权力,削弱地方权力。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进·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理解历史线索与认识历史规律是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依据下图展示的内容,空格部分应该填写的内容最恰当的一组排序是
 ①世卿世禄 ②门阀地位 ③才能道德 ④文化文章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先秦时期实行世卿世禄的世官制,秦汉时期实行察举制,选官的标准主要依据才能和道德,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的主要依据是门第的高低,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选官主要依据是考试成绩,即才学,因此答案为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的演变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中国古代王朝的后宫中有“母以子贵”与“子以母贵”两种现象:前者是母亲因儿子地位尊贵而显贵,后者则是儿子因母亲受宠而地位显贵。导致这两者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A.妇女的社会地位在不同的朝代高低有别
B.重男轻女的观念在不同的时期轻重不同
C.嫡长子继承制在不同的王朝取舍不一
D.皇帝 个人的倾向有所变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嫡长子继承制。本题的核心内容指的是古代王朝继承人的地位发展情况,也是宗法制在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但在中国封建社会此制度经常会被破坏,因此有时会出现“母以子贵”,有时会出现“子以母贵”的现象。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