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考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特训(2018年必看版)(九)
2018-10-17 00:58:57
【 大 中 小】
|
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 职 位
| 基 本 职 权
| 明中叶后
| 内阁首辅
|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 军机大臣
|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 请回答: (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4分)
2、选择题 从汉代起,皇帝都有特殊的庙号、谥号和年号,比如汉武帝、唐太宗、康熙帝等,这实质上反映了( ) A.人们对皇帝功绩的赞誉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皇帝地位的独尊 D.皇帝对自己执政成效的美化
|
3、选择题 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的策略之一是 A.召开政事会议,完善三省六部 B.众设宰相,分化事权 C.以六部分割相权 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统率六部
|
4、选择题 中国古语有“欲治其国,必先齐其家”(《礼记·杂记》)、“夫君者,民众父母也”(《新唐书·礼三本》)、 “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孝经》)。“家国同构”的观念影响至今,民间亦有清明节祭祀的活动。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皇帝制
5、选择题 我国汉字的各种字体中,楷书出现于
A.商赣
B.秦朝
C.两汉
D.三国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