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满载着皮毛、花旗参、胡椒等纯正美国货的“中国皇后号”帆船,经过5个月的航行到达了中国,随后又把茶叶、瓷器、丝绸等一大批中国土特产带回美国,中美贸易从此开始。到达中国后该货船最有可能停泊的城市是
A.泉州
B.广州
C.南京
D.上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民国初期,推动我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不含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群众性爱国运动
C.列强忙于战争
D.清政府放宽限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两汉时期
C.两宋时期
D.隋唐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柜房和飞钱相继出现与隋唐时期,成为存放钱物及汇兑的地方,故选D。AB项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薄弱,并未出现此类商业机构;C项时期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考点: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唐代商品经济得到很大的发展,一方面,坊市制度虽然比较严格,但是在后期也出现了夜市;乡村出现了草市,坊市界限被打破。另一个方面,出现了柜房和飞钱,方便了商品经济的交易。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代的城市发展的情况和明清的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也需要掌握,注意不同时期的比较。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清代苏州文士顾禄在《清嘉录》记载:“(苏州)居人有宴会,皆入戏园,为待客之便,击牲烹鲜,宾朋满座。”这反映出清代的苏州
①社会消费出现了奢靡之风 ②商品经济促进了服务业发展
③戏曲的流行丰富了城市生活 ④“击牲烹鲜”破坏了生态平衡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在苏州,待客时在戏园,由“击牲烹鲜,宾朋满座”可知,社会消费出现了奢靡之风;材料说明商品经济促进了服务业发展;“居人有宴会,皆入戏园”说明戏曲的流行丰富了城市生活;“击牲烹鲜”与生态平衡的破坏没有必然的联系。答案为D。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含义,从材料中得出有效信息。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有关隋唐农业发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圩田更加普遍,对生态平衡有一定影响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
D.北方的曲辕犁传到江东地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