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说:“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这里的“外线”是指( )
A.中原解放区
B.陕甘宁边区
C.黄河以北地区
D.国民党控制区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由题中“全国性的反功、引向国民党区域”等关键信息可知解放战争进行反攻阶段,外线是指解放区以外的国统区,因此,D项正确;ABC都属于解放区,排除。
考点:解放战争的过程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的阶段特征的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都涉及
A.共同镇压中国革命
B.割地.赔款和开埠
C.英国.法国和日本
D.损害中国关税自主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为商埠。《马关条约》割台湾岛、澎湖列岛等给日本;赔偿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等为通商口岸。因此B项符合。A项与这两个条约都不符合;C项《南京条约》涉及英国,不涉及法国和日本;D项《马关条约》不涉及关税自主权。因此B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曾经被外国侵略者占领,又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或商埠的城市是
①广州? ②镇江? ③定海? ④天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考查对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可用排除法。定海未被开辟为通商口岸,有③的选项即可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19世纪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这里的"要求”指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满足列强对华商品输出的需要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19世纪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正值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此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成以资本输出为主。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取得了在华开设工厂的特权,正反映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故选B。A项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C项是在《南京条约》签订后;D项与材料无关。
考点:《马关条约》
点评:《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马关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图是一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它反映的史实出现在?

A.甲午战争时期
B.北伐战争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仔细阅读图片的能力,根据图片上的字迹“倭寇扫荡”“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再结合服饰,可以推测出这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