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关于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监察制度主要是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②谏议制度是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的制度?③明清时期的谏议机构比较完善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渗之灾易招”;火车飞行,“路稍有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偈议。
材料二:19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建设铁路,如中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汉、粤汉、津镇铁路的修筑权。1900-1905年间铁路总体发展为三千二百哩,除全长201公里的京张铁路为本国修建外,其余铁路均为外国持有部分股权下所修建。
阅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铁路发展面临的困难。(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我国铁路发展的基本状况。(4分)
(3)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尽管困难重重,我国铁路建设仍然有一定的发展,分析发展的原因。(4分)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全世界最富有的五分之一人口与最穷的五分之一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从1960年的30﹕1,扩大到1997年的74﹕1。在经济全球化中蛋糕是做大了,但是绝大部分被发达国家拿走了。
---- 摘自《干部群众关心国家的25个理论问题》(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写)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在迅速发展,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在这方面,跨国公司起着主要作用。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而且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它们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百分之九十,世界生产的百分之四十,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和技术转让的三分之一。西方国家的政府特别是迅速发展的跨国公司,成了西方垄断资本推行经济霸权主义的主要工具。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仅从投资、对外债务和对外贸易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量就在240亿美元左右。及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每年榨取的垄断利润至少为2500亿至3000亿美元,几乎等于全部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左右。正是这一源源不断增加的海外利润,支撑了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保持了这些国家近几十年的社会稳定。
----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饥饿的女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所起的作用。(6分)
(3)材料三中的照片摄于1993年的非洲。照片中,一个饥饿的女孩奄奄一息,身后站立着凶猛的秃鹰,等待下一秒钟即可享用的猎物。根据照片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可能产生的影响(4分)(并举例说明)(2分)
4、判断题 下图中四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1956年四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D曲线代表的是何种经济形式(?)

A.封建经济
B.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C.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时期?
| 主题词
|
“一五”(1953—1957)
| 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
“二五”(1958—1962)
| 大跃进
|
“六五”(1981—1985)
| 走向改革开放?
|
“八五”(1991—1995)
|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
“九五”(1996—2000)
|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
“十五”(2001—2005)
|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
“十一五”(2006—2010)
|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

(1)“二五计划”期间的主题词是“大跃进”,但事实并没有“跃进”,而是出现了左图所示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请客观概括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5分)
(2)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六五”计划期间,我国是如何“走向改革开放”的?(6分)
(3)材料一中,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能够反映我们哪些认识上的进步?(2分)
材料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刘成分比例示意图

(4)依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7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