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二战”后,出现美苏两极格局的根本原因是:
A.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的对立
B.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被战争打破
C.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D.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形成抗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两级格局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出现美苏两极格局的根本原因是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形成抗衡。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有关当今世界形势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存在几个主要力量中心②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③处在新旧格局交替时期
④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⑤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明显加剧?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事年表
1939年8月23日
| 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 1945年8月8日
| 苏联对日宣战
|
1939年9月1日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 1988年6月-7月
| 苏共19次代表会议,首次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公开性,民主化和社会主义一件的多元化
|
1941年6月22日
| 苏德战争爆发
|
1942年1月1日
|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
1942年7月-1943年2月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 1989年-1990年
| 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中14个发生民族骚乱和流血冲突
|
1945年2月
| 雅尔塔会议
|
1945年4月30日
| 苏军攻克柏林
| 1991年12月
| 苏联正式解体
|
材料二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1)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苏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8分)
(3)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8分)
参考答案:(1)《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客观上加速二战的爆发;苏联参战,促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斯大林格勒战役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变化具有深远影响;雅尔塔会议对加快战争进程以及战后问题的处理做了重要安排;攻克柏林,促使德国无条件投降;对日宣战,加速日本投降。(10分)
(2)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8分)
(3)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提出“公开性”“多元化”,造成思想领域极度混乱;使各种反对势力趁机崛起,社会失控,民族分裂愈演愈烈;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共产党的领导。(8分)
本题解析:第⑴题主要考查了从大事年表中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的能力。回答时注意将大事年表中涉及的主要事件按二战的发展阶段进行归类,可从二战的开始、扩大、转折、反攻到胜利这几个阶段对苏联的作用进行全面解读。第⑵题要求将材料中学术界的观点和教材表述进行有机整合,对“美苏冷战”从国际局势、科技发展等角度进行辩证分析。第⑶题要求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角度对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理论问题的分析能力。
【命题立意】本题以苏联为中心线索,着重考查了苏联对二战的影响、美苏冷战对世界的影响以及苏联解体的原因。通过对苏联从强盛到解体这段史实的解读,思考社会主义制度改革这一重大现实问题,给当下的中国改革以借鉴。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下列对此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二战后美国经济开始萎缩
B.日本经济强大主要是轻工业发达
C.欧盟成员有分歧将影响其快速发展
D.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将成为未来的超级大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 ]
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日、俄等力量的制约
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