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特训(2018年冲刺版)(六)
2018-10-17 01:28:52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律·名例律》中指出:“在律,‘正赃’唯有六色:强盗、窃盗、枉法、不枉法、受所监临及坐赃。自外诸条,皆约此六赃为罪。”第138条规定:“诸监临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一匹加一等,十五匹绞;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二匹加一等,三十匹加役流。”第33条规定:“诸以赃入罪,正赃见在者,还官、主;已费用者,死及流配勿征,余皆征之。”《断狱律》总第493条规定:“诸应输备、赎、没、入之物,及欠负应征,违限不送者,一日笞(chi,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打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十,五日加一等,罪止杖一百。” 第18条规定:“即监临主守,于所监守内犯奸、盗、略人、若受财而枉法者,亦除名;狱成会赦者,免所居官。”第136条规定:“诸受人财而为请求者,坐赃论加二等;监临势要,准枉法论。” —— 选编自《唐律》 材料二 一般来说,在西方绝大多数国家不存在制度性的系统腐败,虽然那儿腐败丑闻也屡有披露。早在1776年瑞典就开放了政府记录,供民众查询;美国1976年通过的“阳光下政府法”规定,联邦政府的50个机构和委员会的会议必须公开举行,应律师的请求根据法律许可而举行的秘密会议除外;美国的媒体也可几乎无限度地报道所有的人物和事件,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通过自主的新闻报道、转播、调查、评论等,发达国家的各级官员都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尼克松抱怨,即使换一把椅子,也得小心翼翼,以免被新闻界抓住了口实;1971年《纽约时报》连载美国卷入越战的文件,尼克松总统以涉及国家机密为由要求停止连载,但《纽约时报》拒绝,官司一直打到最高法院,最后法院裁决,总统败诉,报纸继续连载。 现代国家主要有预防性的廉政规范立法与惩治性的反腐立法,前者如美国有“从政道德法”,英国有“荣誉法典”、“防腐败法”等;后者如美国有“1977年涉外贿赂法”,德国有“利益法”、“回扣法”等。 现代国家反腐败无禁区,通过落实弹劾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即使像贵为总统的尼克松、克林顿,也免不了尴尬甚至下台的命运。 西方国家克服了早年的恩赐官职制、政党分肥制的弊端,逐步发展为如今的占职位少数的政务官由党派轮流充任、占职位多数的事务官由考试录用的制度。美国规定,政务官官职不得作为竞选的许诺;事务官不受政务官更迭的影响,其升迁实行考绩制,不犯过失即不得被解职。 ——选编自《西方国家的反腐败机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律》对官吏经济犯罪类型的规定,归纳其对官吏经济犯罪的处理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西方国家实行的反腐败措施。谈谈其对我国现在的廉政建设的启示。(10分)
参考答案: (1)(8分)犯罪类型:贪污罪;受贿罪。(每点2分,共4分) 处理特点:贪赃即惩;计财与分案情论罪,限期追还赃物;宽严相济;对特殊官吏加重处罚。(每点2分,共4分。任答2点即可) (2)(10分)措施:实行透明政治、透明行政;实行新闻独立、新闻监督;进行反腐败立法;建立弹劾制度;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政务官与事务官分开的现代公务员制度。(每点2分,共8分,任答4点即可) 启示:反腐败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完善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的建设,治标又治本;清除腐败要结合中国的国情,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每点2分,任答1点计2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计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诸监临官受财而枉法者”,“诸以赃入罪”可知罪名有两种,即为贪污罪;受贿罪。又据史料“诸监临官受财而枉法者,一尺杖一百”,“不枉法者,一尺杖九十”可知贪赃即惩;“诸应输备、赎、没、入之物,及欠负应征,违限不送者,一日笞(chi,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打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十,五日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可知计财与分案情论罪,限期追还赃物;“诸以赃入罪,正赃见在者,还官、主;已费用者,死及流配勿征,余皆征之。”宽严相济;“即监临主守,于所监守内犯奸、盗、略人、若受财而枉法者,亦除名;狱成会赦者,免所居官。”“诸受人财而为请求者,坐赃论加二等;监临势要,准枉法论。”对特殊官吏加重处罚。对于反腐败的认识考生可从制度建设,教育措施,公民素质等方面着手。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史料分析问题和归纳概括能力。据材料“早在1776年瑞典就开放了政府记录,供民众查询;美国1976年通过的“阳光下政府法”规定,联邦政府的50个机构和委员会的会议必须公开举行,应律师的请求根据法律许可而举行的秘密会议除外”可知实行透明政治、透明行政;“阳光下政府法”、“从政道德法”,“荣誉法典”、“防腐败法”等;“1977年涉外贿赂法”,“利益法”、“回扣法”可知进行反腐败立法;“美国的媒体也可几乎无限度地报道所有的人物和事件,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通过自主的新闻报道、转播、调查、评论等,发达国家的各级官员都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可知实行新闻独立、新闻监督;“通过落实弹劾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可知建立弹劾制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的监察制度;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的监察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证明《史记·殷本纪》时总结研究方法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今日始得为之”。王国维所言“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分别指的是( ) A.文献记录与甲骨文字 B.古代书籍与竹木简牍 C.神话传说与出土文物 D.前人笔记与碑刻史料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文献史料:最早的文献资料并不是史书,应是甲骨文(甲骨文的文献价值与早期文字的意义相互混淆)。再结合题目的 “证明《史记·殷本纪》 ”说明当时研究的是商朝时期的历史,根据其历史特征,最符合的是文献记录与甲骨文字。所以答案选A。 考点:历史研究·历史研究方法·文献记录与甲骨文字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官吏选拔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
雅典人口总数
| 雅典
|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 表决形式
| 程序
| 罪名
| 公民总数
| 陪审员
| 审判员
| 产生方式
| 约40万
| 约4.2万
| 6000名
| 501名
| 抽签
| 举手
| 一审制
| 慢神和蛊惑青年
| 材料二 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及内容
科目
| 初试
| 二试
| 三试
| 明经
|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 答时务策三道
| 进士
|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 作诗、赋、文各一篇
| 作时务策五道
| ——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1)据材料一,古代雅典公职人员的选拔有什么特点?并做简要评价。(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唐代科举制的特点。(4分) (3)对比材料一、二,指出两者在官吏(公职人员)选拔上的异同点。(6分)
参考答案: (1)特点:面向公民,抽签产生。 评价:利:有利于调动公民的参政积极性;有利于维护雅典民主政治。弊:选拔不具有广泛性;忽视了公职人员的能力与品德(个人素质);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2)特点:分科考试;分级筛选;注重考查儒家经典和诗赋文章;注重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相同:都体现了公平性;都有利于调动人们的参政积极性。 不同:雅典:民主,不能保证公职人员的素质;唐朝:专制,注重个人才能。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难度中等,以苏格拉底判处死刑入题,要求由陪审法庭人员构成归纳公职人员选拔的特点,再由之作出一般性评价。第二问 难度为小,考查唐代科举制的特点,结合所学作答即可。第三问,难度为小,比较古希腊和唐朝官吏(公职人员)选拔上的异同点,共同点要突出公平性和有利于调动人们的参政积极性,而不同之处可结合两者的实质和选拔人员的要求。 考点:雅典的民主政治和唐朝的科举制 点评:本题跨越时空,将雅典的民主政治和唐朝的科举制入题,既考查各自的基础知识,又将两者做以比较。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据史书记载,从公元前722-前479年,诸侯朝齐晋楚者33次,朝周王者3次。这实质上反映出 A.中原地区经济发达 B.分封制已开始解体 C.三国霸主地位确立 D.吴越文化的先进性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依据所学可知,周的时候实行分封制,规定:受封的诸侯要定期朝觐,向周王述职,缴纳贡赋,派兵随周王出征等。春秋以后,随着周王室的日益衰微,分封制逐渐遭到破坏,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其他诸侯要向霸主朝贡。正如材料所描述的那样。所以应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侯,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侯,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的主要表现。(10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1、图2反映的政治制度具有什么相同点?本质上又有什么不同?(6分)
(3)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雅典的民主政治与图2有什么渊源关系?图2中的国会类似于雅典民主政治中的哪个权力机构?(4分)
参考答案:(1)①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手中。②公民在法律上是平等的。③能力是担任公职的先决条件。④国家事务充分讨论,民主决策。(答对3点即可,少答1点扣4分,少答2点扣7分)
(2)相同点:都体现出权力的制约与平衡。(2分)
不同点:图1是分割相权以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图2是三权分立以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4分)
(3)渊源关系:雅典民主政治为美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建立提供了参考。(2分)
类似机构:公民大会或五百人议事会。(2分)
本题解析:(1)注意提取材料信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说明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的手中;“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 说明公民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说明能力是担任公职的先决条件;“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 说明国家事务充分讨论,民主决策。
(2)根据图1、图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同点是都体现出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美国的三权分立。不同点: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分割相权以加强君主专制,美国实施三权分立目的是为了防止专制维护资产阶级民主。
(3)美国的三权分立主张政府的行政、立法与司法职权范围要分明,以免滥用权力。此学说起源可追朔至古希腊,而其后被英国与法国的哲学家进一步发展。美国的国会是个民主的机构,拥有立法权,不是最高权力中心。雅典的公民大会由全体公民直接参加。商讨国家大事,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就民主性质而言,国会相当于公民大会或五百人议事会。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特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