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素材主要有:“从工场到工厂”、“火烧圆明园”、“洋务运动”、“逐渐缩小的世界”等其所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晚清政府的自救
B.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C.工厂制度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工场到工厂”(工业革命)、“火烧圆明园”(殖民活动)、“洋务运动”(采用机器生产)、“逐渐缩小的世界”(全球化和世界市场)——体现的都是工业文明下世界的产物,故选D。
考点:工业文明的影响
点评:此题根据2009年山东高考文综试题改编而成,难度为易,考查用多点论据支撑一个论点的分析能力。可用排除法,也可根据各项直接确定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做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上述核心观点是
A.英国废除了奴隶贸易
B.非洲的工业革命已经开始进行
C.奴隶贸易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
D.非洲成为了廉价原料产地和新的商品倾销市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观点,不进行黑人奴隶贸易有助于为工业国家提供原料和市场。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工场手工业时期,为机器的出现创造了重要条件的是()
A.管理经验的积累
B.分工细化
C.市场的扩大
D.资本的积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图为英国工业革命时代阿克莱特于1771年建立的纺纱厂遗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该纺纱厂所利用的动力应该是?

A.蒸汽动力
B.水力动力
C.水电动力
D.机械动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本知识的识记。18世纪60年代阿克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这使得劳动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后来他又建立水力纺纱厂,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巨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你认为上述材料可以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资本流动带来工业革命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新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阅读材料中的:“巨大的商品足以带动工业革命”说明其市场需求广阔,它会刺激工业革命。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