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图6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的德国人意味着(?)
A.欧洲将从此出现和平局面
B.德意志民族即将再度统一
C.东西德经济差距将迅速缩小
D.影响德国分裂的苏联即将解体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标志。在东欧剧变中,1989年柏林墙被拆毁,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实现统一。故柏林墙的拆毁预示着德国再度走向统一。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冷战”下的世界
B.大国博弈下的国际关系
C.第三世界的兴起
D.社会主义的发展壮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考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图片涉及到欧洲欧共体成立、柏林墙的修建、中美关系、第三世界掀起的不结盟运动,四者都是战后国际格局的表现,结合选项,只有A能全面反映图片的信息。故选A。B项表述不准确;C项不符合欧共体的建立和柏林墙的修建等;D项不符合欧共体、柏林墙和不结盟运动等。
点评:冷战是美苏之间的除直接战争之外的激烈的对抗,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和以苏联为中心的两大阵营之间的激烈的较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柏林墙等反映了这一现象;在两极格局之下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表现有欧共体的建立、中国的发展、不结盟运动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和平砥柱》演说中指出:“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范围之内。”上述演说的主要目的是(?)
A.制造西欧与苏联的矛盾
B.宣告“冷战”的开始
C.呼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共同对付苏联
D.揭露苏联侵略扩张、称霸世界的野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各顶中,不符合美国“冷战”政策基本特征的是(?)
A.对西欧实施经济援助计划
B.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支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D.发动越南战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联系史实可知,A.对西欧实施经济援助计划B.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支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以上三项都是美国在与苏联进行的冷战的过程中的表现;而D.发动越南战争这并不属于冷战而是属于热战,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冷战是指美国和苏联及他们的盟友在1945年至1990年代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冲突和竞争。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导致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55年5月,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波兰等8国针对美、英、法决定吸收联邦德国加入北约一事,在华沙签订了《友好互助合作条约》。这一事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B.标志冷战的正式形成
C.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
D.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奠定了两极格局基础的是雅尔塔体系。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