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非暴力的信仰不仅圣人应当采用,就是一般普通人也应当采用。非暴力是人类的法则,正如暴力是野兽的法则一样。
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强大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
——甘地言论(转引自《资产阶级政治家关于人权、自由、平等、博爱言论选录》)
【材料二】? 1919年3月的《罗拉特法案》准许政府不经审判就能拘押宣传鼓动者,授权法官不用陪审团即可判案。甘地组织了一次消极抵抗和不合作运动,来进行回击。在随后发生的骚乱中,英国将军戴尔制造了1919年4月13日臭名昭著的“阿姆利则血案”。
1920年9月,他们(甘地)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不合作运动。1922年2月4日,动乱达到了顶点,当时,起义的农民进攻了乔里乔拉地方警察局,杀死了22名警察。大为震惊的甘地立即命令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甘地的伟大人格几乎是举世公认。他具有赤诚的爱国热诚,崇高的牺牲精神,追求真理的执著信念,坚强的意志;他不分贵贱善恶一视同仁,没有种族歧视和宗教偏见……
爱因斯坦:我们的下代子孙恐怕很难相信,世界上曾经活生生的出现过这样的人。——徐友珍《甘地传》
请回答:
(1)最能体现甘地思想的是哪则材料?简述理由。(2分)
(2)哪则材料是对甘地的评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评价甘地的?(2分)
(3)如果要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上述材料中哪些更有帮助?为什么?(2分)
(4)概述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目标及其主要事迹。(4分)
参考答案:
(1)材料一。理由:这是甘地自己的著述,对他所主张的思想阐述得更清楚、全面。(2分)
(2)材料三。甘地创立了独特的非暴力主义思想,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民族独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印度的民族英雄,也是具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伟人。(言之成理即可2分)
(3)材料一、二能了解运动的思想根源,材料二能了解运动的背景和过程。(2分)
(4)目标:争取印度的民族自治。(1分)主要事迹:同英国政府不合作、手纺车运动(土布运动)、食盐运动、绝食祈祷等。(3分)
本题解析:
(1)根据史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要求,是作者本人的著作,最能体现作者本人思想,其他人的著作可以作为补充和借鉴。
(2)根据“甘地的伟大人格几乎是举世公认。他具有赤诚的爱国热诚,崇高的牺牲精神,追求真理的执著信念,坚强的意志;他不分贵贱善恶一视同仁,没有种族歧视和宗教偏见”可以判断出哪则材料是对甘地的评价。结合材料信息,对其的评价可以从争取印度民族独立、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伟人等角度说明。
(3)根据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即可判断出材料一、二能了解运动的思想根源,材料二能了解运动的背景和过程。
(4)根据教材的原文内容,即可作答。目标:争取印度的民族自治。主要事迹:同英国政府不合作、手纺车运动、食盐运动、绝食祈祷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
——摘自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演讲
材料二?“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三?甘地认为:“使印度贫困的那是机器。”“机器……代表一种大罪恶。”“印度的仇敌……是西方的物质文明!”?
一一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四? (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它不仅将纺车看成一种物质武器,而且看成对抗西方文明的精神武器……只有用以手纺车为标志的农村工业代替集权化的城市大工业,才能避免竞争和剥削,消灭失业和贫富差别,过简朴宁静的生活,而实现非暴力的社会理想。”
——《尼赫鲁与甘地在未来社会设想方面的分歧》
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提及的“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1分)?材料二中“早六年革命”指哪次革命?(1分)在这“十三年”中孙中山为了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地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孙中山与甘地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4)某历史兴趣小组想对孙中山和甘地作一个专题性研究,请帮他们列出一个适当的专题名。
参考答案:(1)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建立北洋军阀专制统治;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2)提倡手纺车运动。反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崇尚印度文明。(3)侧重点:孙中山反对专制、争取民主共和;甘地推翻殖民统治,争取自治。(4)亚洲觉醒的先驱(“国父”)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一题,孙中山通过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但是革命果实却被袁世凯窃取,并且建立北洋军阀统治,使民主遭受到破坏。材料二中在俄国1917年爆发十月革命,中国比俄国早六年的革命是辛亥革命。1911年-1924年这13年间,孙中山为了中国的民主革命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其中包括: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第二题,由“印度的仇敌……是西方的物质文明!”“(甘地)“崇尚以纺车为代表的农村经济”表明甘地提倡手纺车运动。反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崇尚印度文明。第三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可知孙中山反对专制、争取民主共和;甘地推翻殖民统治,争取自治。第四题,本题是个开放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答题的切入点是两者的共同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凯末尔说:“我们希望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我们的头脑愿意接受现时代思想,但我们仍得保持自身不变。”为此他推行的改革有
①废除政教合一? ②用拉丁字母拼写土耳其语
③走苏俄发展道路?④大力发展农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了学生解读和分析材料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同时考查了学生对凯末尔改革相关内容的掌
握。从材料中可知,在改革过程中,强调学习西方。①废除政教合一和②用拉丁字母拼写土耳其语,属于
凯末尔改革的内容且体现了向西方学习,故A正确;凯末尔改革中曾学习苏联的计划经济,而③表述的是
“苏俄”,苏俄指的是1917至1922年的俄国,改革并未学习苏俄的道路,故排除;④大力发展农业,不属
于凯末尔改革的内容,故排除;综合可知A正确。
【考点定位】凯末尔改革。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图是国庆节的时候在天安门广场上悬挂的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的巨幅画。国庆节这样悬挂伟人画像主要体现了

A.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完全一致
B.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规划了新中国的发展方向
C.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D.新中国的成立是对孙中山革命目标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错在目标完全一致,辛亥革命是要发展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方向是社会主义;B的错误与A项类似;C错在毛泽东不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而是对孙中山革命目标的继承和发展,都希望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
点评: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何异同?
?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同点
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不同点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和政治目标
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争取创建人民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
革命深度、广度
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土地问题。
结果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有胜利的一面,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后民主共和名存实亡,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没完成,没改变社会性质,最终失败。
取得胜利,成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职,是在
A.袁世凯控制清政府前
B.南北议和的过程中
C.袁世凯到南京就任时
D.宣统帝下诏退位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孙中山辞职的主要因素有:帝国主义国家的压力,革命政权中立宪派和旧官僚的逼迫,袁世凯满足赞成共和与清帝退位的条件等。宣统帝下诏退位的第二天,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向参议院提出辞职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