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4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1949~200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材料二?自1999年中国正式宣布派遣高素质警官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公安部紧密配合国家总体外交,积极主动地开展了国际维和工作。从2000年向东帝汶派出维和警察以来,已先后向联合国7个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1569人次。其中。向海地派遣维和警察防队8支1000人次。
——中新网

材料三 ?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空间的扩展,是探索建设申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
回答问题
(1)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建国初期的三个外交成就(3分)
(2)材料一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三次建交高峰。指出图中建交最高峰时期的关键性事件并分析该事件带来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有何建树? (3分)
(4)阅读材料三,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4分)
参考答案:
(1)成就:(3分)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日内瓦国际会议,第一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参加;万隆会议,“存同求异”的提出促成了会议取得积极成果。(2)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分)有利影响:(3分) 中日建交;各国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中共提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有利于国家统一。
(3)实行不结盟政策;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贏得了一个稳定和平环境。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4)形成经济特区_沿海开砍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分)
本题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建国初期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到到50年代,结合教材新中国初期外交任意列举三个即可。第(2)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建交最高峰指的是第三次建交高峰,即1972年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带动的建交高潮,根据教材相关知识回答其影响即可。第(3)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回答本题要注意时间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由材料中的几幅图片可以得知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与周边国家合作等,归纳概括即可。第(4)问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即中国对外开放的过程,明确这点回答本题不难。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标语、口号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时代发展的特征。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标语、口号
①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②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④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 ]
A.?①④③②?
B.?②③④①?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 ]
A.经济特区的创办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内地的开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
[? ]
A、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最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结果却一成一败,造成这种不 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实力的巨大的差异
B.经济和政治改革方式的差异
C.改革指导思想上的巨大差异
D.具体国情上的巨大差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以果求因。指导思想是灵魂。苏联的探索和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只是对原有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小修小补;而中国的建设是在总结了正反两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摒弃了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改革开放,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A、B、D都是次要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