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因为
A.它主张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国家
B.它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C.它提出了资本主义土地纲领
D.它把斗争的矛盾直指清王朝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图是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发行的二枚邮票,其中采用了孙中山的照片,这透露出它追求的国家理想是

A.自由民主独立
B.人民民主专政
C.君主立宪政体
D.三权分立体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仔细阅读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图中的孙中山和林肯放在一起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孙中山像要建立的是与林肯想要建立的国家理想是一样的,根据我们对于美国史的了解可知,林肯完成美国的内战要建立的美国史一个自由民主独立的国家,所以本题选择A。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12年12月孙中山把“平均地权”“节制资本”“铁路国有”和“教育普及”列为民
生主义的四大纲。他认为,只要实行这四大纲,“我中华民国之国家就一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孙中山的这种认识?(?)
A.说明了他已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B.表达了他希望中国富强的迫切愿望
C.反映了他对中国当时的政局心灰意冷
D.印证了当时中国实行民生主义的良好内外环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为铁路之邦,则全国四通八迭,流行无滞;无铁路之国,动辄掣肘,比之瘫痪不仁。地球各邦今已视铁路为命脉矣。
——孙中山1894年6月《上李鸿章书》
材料二?民国大局,此时无论何人执政,皆不能大有设施。……若只从政治方面下药,必至日弄日纷,每况愈下而已。必先从根本下手,发展物力,使民生充裕,国势不摇,而政治乃能活动。弟 刻欲舍政事,而专心致志于铁路之建筑。于十年之中,筑二十万里之线,纵横于五大部之间。
——1912年8月13日孙中山写给宋教仁的信
(1)依据材料一、二,归纳孙中山关于铁路建设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舍政事,而专心致志于铁路之建筑”的政治、经济背景。(8分)
(2)材料二中孙中山所谋划之“计划”有无实现?这一结果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现状?(8分)
参考答案:
(1)观点:铁路交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建设铁路,促进社会发展。(4分)
背景: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或民国建立后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上台);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4分)
(2)结果:没有实现。(2分)
现状: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割据混战,局势动荡不安;孙中山继续革命,致力于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6分)
本题解析:
(1)材料一“四通八迭,流行无滞”体现出铁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材料二“使民生充裕,国势不摇,而政治乃能活动”,体现出促进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发展的作用。“孙中山‘舍政事,而专心致志于铁路之建筑’”的背景可结合材料出处所反映的时间信息去思考。
(2)本小题主要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孙中山的铁路计划没有实现,经济问题没有解决,反映的是政治问题,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割据混战,局势动荡不安,失去了经济建设的政治保障;孙中山继续革命,致力于维护民主共和的斗,最终不得不放弃铁路计划。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18年,孙中山发表通电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过于武人之争雄,南北如一丘之貉。”这表明当时孙中山
A.正确揭示了近代军阀割据的根源
B.断然决定同军阀决裂
C.开始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D.对南北军阀有了较清醒的认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属材料选择题,解答时要对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在材料中,孙中山仅谈了对南北军阀的认识,没有表明他如何处理与军阀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分析军阀割据现象产生的根源。因此A、B、C三项都是错误的。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