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反映我国1953—1985年出现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其经济背景分别是?(?)

A.纠正“大跃进”错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B.实行“一五”计划、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加入世贸组织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共计10分)
材料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论语·八佾》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教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谁?其思想核心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分)
(3)概括材料关于儒家思想地位的观点。(4分)
参考答案:(1)孔子。(2分)仁(2分)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
(3)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可写消极作用。(任写两点得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从二战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关系的变化趋势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这种变化对世界的影响如何?
参考答案:趋势: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走向敌对、对抗关系。
原因:①美国在二战中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战后从政治、经济、军事上控制了资本主义国家。但它并不满足于此,还企图遏制苏联的社会主义力量,称霸世界。②苏联是二战中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力,在世界上的影响大增,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希望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③二战结束后,作为反法西斯的联盟基础不复存在,美苏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逐渐突出,国家利益的冲突加剧。
影响:①导致了朝鲜的分裂。②致使德国分裂。③导致了欧洲的分裂。④导致“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及其对峙局面的形成,致使两极格局最终确立。
本题解析:二战中,法西斯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敌人,美苏建立了同盟关系,战后两国都从战争中进一步发展壮大起来,成为世界上两个大国,加上原有的政治意识形态的矛盾和对立,导致国家利益的冲突加剧。二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苏处于全面“冷战”和对抗时期。认识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总是占第一位的。对世界的影响可依据教材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德国纳粹党上台后制造“国会纵火案”的根本目的是
A.削弱德国共产党实力
B.使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
C.冲破凡尔赛体系约束
D.建立一党独裁专制统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德国法西斯统治的特点有:实行纳粹党一党独裁统治;希特勒集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于一身;国民经济军事化程度高;思想文化和教育领域被严密控制;推行种族灭绝政策;实施侵略扩张政策等。其中,德国纳粹党上台后不久,就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其真正目的是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建立一党独裁专制统治。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为了稳定边疆,完成国家统一,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是
A.收复台湾
B.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
C.平定三藩之乱
D.颁布《钦定西藏章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