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09年7月5日,分裂祖国的疆独分子热比娅策划了乌鲁木齐“7.5”暴乱,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但是,有些西方国家的媒体却把热比娅 www.91exAm.org作为民族英雄大加褒扬。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在当前的国际格局下
[? ]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不同的价值观
B.发达国家敌视广大发展中国家
C.西方国家以民族问题等各种借口压制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国家的矛盾日益激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政府认为:再也不能允许其潜在的敌手通过经济上的闭关自守,政治上的颠覆活动以及军事上进行侵略等手段来取得对欧亚大陆的资源控制。美国“潜在的敌手”应当指 ( )
A.英国
B.日本
C.苏联
D.法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二战后美苏由战时盟友变为敌手、对手,形成美苏冷战和争霸局面;ABD三个国家在二战后初期都受美国的控制。
点评:美苏“冷战”的历史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
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
(二战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西欧国家普遍衰落,近代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世界格局被冲垮。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形成实力的均势。)
2.二战后期确立的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二战后期,美、英、苏三大国首脑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战后和平等问题,达成若干协议。这些协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制。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划分势力范围)。
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4.二战后人民祈望和平,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都不敢贸然动武引起世界大战。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东德解体的主要根源在于当其面临19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失调等)时,试图通过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来化解危机,最终却因此而失败造成的。在他看来,东德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条件,国内条件不过是一个影响外部环境的次级因素。”该论点的合理性体现在?
A.否定国有化和中央集权体制
B.从经济层面分析政治体制的缺陷
C.强调外部环境对发展模式的决定作用
D.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东德体制的失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提炼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学者强调“东德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条件,国内条件不过是一个影响外部环境的次级因素”可见论点主要强调了东德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条件,认为国内条件只是次级因素,由此分析可知作者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东德体制的失败,因此D符合题意;而A、B、C偏离了作者的意图;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了统一。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民主德国出现严重危机
B.联邦德国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C.苏联解体的影响
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战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联系史实可知,A.民主德国出现严重危机、B.联邦德国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大国、D.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战略,都属于德国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了统一的原因;C.苏联解体的影响,说法不正确,因为此时苏联尚未解体。故此题应选C项
点评:此题为逆向选择题(否定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事实不符的选项。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不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美苏是二战后崛起的两个超级大国,在长达30多年的争霸斗争中,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下图是一幅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政治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中满头大汗的人物应是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肯尼迪
D.尼克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是在美国强大的军事压力下,苏联被迫撤走部署在古巴的导弹设施,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美苏争霸的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古巴导弹危机时的美、苏领导人分别是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结合以上史实可知,左面满头大汗的人应是赫鲁晓夫。
本题难度:一般